第73章 靖宇陵园的松柏与早市的喧嚣

关灯
在通化的第二天,楚凡的探索从古老的高句丽转向了更为切近的近代史。

    他去了位于通化市区的杨靖宇烈士陵园。

     陵园内松柏苍翠,即使在冬季,依然挺立着肃穆的绿色。

    他沿着台阶缓缓而上,走向那座庄严的纪念塔和杨靖宇将军的雕像。

    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直至壮烈牺牲的事迹,楚凡早已熟知。

    但站在这片与他战斗过的土地紧密相连的陵园里,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崇高与悲壮,他的内心依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与四平战役的宏大场面不同,杨靖宇将军代表的是在极端困境下,个人意志与民族气节的极致体现。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句抗联将士的真实写照,在此地有了最沉重的注脚。

    陵园的宁静,反而比任何喧嚣都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坚毅与牺牲。

     从陵园出来,楚凡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让自己回到现实的烟火气中,他转向了通化最充满活力的地方——一个本地的早市。

     与辽源袜业园的现代感不同,这里的早市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

    摊位上摆满了长白山的各种物产:新鲜的、冻着的山野菜(如刺嫩芽、蕨菜),各种干蘑菇(榛蘑、元蘑),还有用冷水养殖的通化林蛙(雪蛤)以及各种药材。

    当然,也少不了用山葡萄制成的葡萄酒和葡萄汁。

     小贩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以及各种食物混杂的香气,构成了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

    他在一个摊位买了一小杯现场压榨的山葡萄汁,那酸甜凛冽、未经修饰的原始风味,瞬间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