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关灯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或许好奇这本书是从何而来的?要说起它的起源,听起来或许有些荒诞不经,但仔细探究起来却别有一番趣味。

    让我先把这本书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好让读者们心中明了,不再疑惑。

     当初女娲氏为了修补苍天,在大荒山无稽崖处炼制了一批巨石,这些巨石高达十二丈,宽二十四丈,总计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在炼石过程中,女娲氏使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唯独剩下了一块未被采用,被遗弃在了此地的青埂峰下。

     出乎意料的是,这块石头经过女娲氏的炼制后,竟然通了灵性。

    它看到其他的石头都被用来补天,唯独自己因为不够资格而未被选中,于是感到惭愧,不免自怨自叹,日夜不停地悲号。

     有一天,正当石头沉浸在哀叹之时,忽然看见一位和尚和一位道士从远处缓缓走来,他们气质非凡,神态与众不同,一路谈笑风生,来到山脚下,坐在一块大石上,开始畅谈:起初聊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峦、神秘莫测的神仙世界,后来话题转到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和富贵荣华。

     这块石头听了,不由自主地心生向往,也渴望到人间去体验一番那荣华富贵的生活。

     但它觉得自己笨拙粗陋,无可奈何之下,竟开口说了人话,对那和尚道士说道:“两位大师,弟子是一块愚钝之物,无法行礼致敬了!刚才有幸听到二位谈论人间的荣耀与繁华,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仰慕。

    弟子虽然质地粗笨,但性情还算略通人意,况且见两位大师仙风道骨,绝非等闲之辈,定有补天救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

    如果能蒙受两位大师的一丝慈悲之心,带弟子进入红尘,让我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我必定永远铭记这莫大的恩情,万劫不复也难以忘怀啊!” 两位仙师听完之后,一同憨态可掬地笑道:“真是好啊,好啊!那尘世之中确实有些令人愉悦的事情,但这些都不可永久依赖;更何况还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原文就是这个“魔”字,字如其意)’这八个字紧密相连,转眼间快乐到了极点就可能转为悲伤,人事变迁,物是人非,说到底终究只是一场梦,万般境界最终都将归于虚无,倒不如不去涉足为好。

    ” 这块石头凡心已炽热难耐,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于是再三苦苦哀求。

     两位仙师知道不能强行阻止,便叹息道:“这也是由极静到思动,无中生有的天数所定啊!既然如此,我们就带你前去享受一番,只是到了不如意的时候,千万不要后悔!” 石头连忙答应:“自然,自然。

    ” 那和尚又说:“若说你有灵性,却又如此质朴愚钝,并没有什么特别尊贵之处。

    这样的话,也只能勉强带你走一遭了。

    好吧!我现在施展大法力帮助你,待到劫数终了之日,再让你恢复本来面目,以此了结这段因缘。

    你觉得如何?” 石头听后,满心感激。

     那和尚随即念起咒语,画下符咒,施展出高超的幻术,瞬间将一块笨重的大石头变成了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美玉,并且巧妙地将它缩小到扇坠般大小,既方便佩戴又易于把玩。

     和尚将美玉托在掌心,笑着说:“这形态已然是件宝物了!只不过还缺少些实质性的妙处,必须再在上面雕刻些文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非凡之处,这样才完美。

    之后,我便可以带着你去到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遍地的地方,一个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的城市,一个充满柔情与富贵的生活环境,让你在那里安居乐业。

    ” 石头听后,喜悦之情难以抑制,于是问道:“不知师傅会赐予弟子哪些神奇之处?又不知将带弟子前往何方?恳请师傅明示,以免弟子心中疑惑。

    ” 和尚笑道:“你先别问,日后你自然会明白的。

    ” 说完,他便把那块石头揣进袖子里,与那道人一同飘然离去,不知去了何方,也不知投宿在何处。

     后来,历经了无数世代与劫难,有一位名叫空空道人的修行者,在寻求仙道的过程中,路经大荒山无稽崖下的青埂峰,偶然发现一块大石,其上字迹清晰可见,详尽记载着一段往事。

     空空道人从头细阅,这才知晓,这石原本是因无才无法补天,便幻化为人形降临尘世,又被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带入红尘之中,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传奇故事。

     在大石记载的后面,还附有一首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大意为:没有合适的材料能够用来修补破碎的苍穹,白白在人世间蹉跎了这么多年华。

    这讲述的是主人公生前死后的种种际遇,又有谁能将其记录下来,编撰成一部奇异的传奇? 诗歌之后所记载的是这块石头坠落之地,以及它投胎转世、亲身经历的一系列往事。

     这些内容中包含了诸多家庭内部的闺阁琐事,以及抒发闲情逸致的诗词,颇为详尽完备,或许能为人增添乐趣、消解烦闷;然而,关于具体的朝代年份、地理位置与国家名称等信息,却反而缺失无从考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空空道人于是对石头说道:“石兄,你讲述的这一系列故事,你自己说颇为有趣,所以才编写下来,打算流传于世,成为传奇。

    但在我看来,首先,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朝代和年代背景可供考证;其次,里面也没有出现大贤大忠之人辅佐朝廷、改良风俗的善行,仅仅描绘了几位与众不同的女子,她们或深情款款,或痴情执着,或有点小才微善,但都没有班昭、蔡文姬那样的德行和才能。

    即使我抄录下来,恐怕世人也不会喜欢看吧!” 石头笑着回答道:“老师您何必如此执着!如果说没有确切的朝代可考,那么现在老师您借用汉朝、唐朝等年份来增添修饰,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那些野史,大多都遵循同样的套路,倒不如我这不依赖这些套路的,反而显得新奇别致。

    其实,我只不过是取其事情的本质和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泥于朝代和年份? “再者说,市井中的普通人很少喜欢看讲治理之道的书籍,而喜欢轻松有趣文字的人特别多。

    历来那些野史,有的讥讽嘲笑君王和大臣,有的贬低别人的妻子女儿,奸淫凶恶之事,数不胜数。

    还有一种描写男女情爱的文字,其淫秽低俗,毒害人心,贻误青年,也是数不胜数。

     “至于那些才子佳人的书籍,更是千篇一律,而且其中终究免不了涉及淫乱,以至于满篇都是潘安、曹植、西施、卓文君这样的名字。

    这些作者不过是想写出自己的那几首情诗艳赋,所以虚构出男女两个名字,又必定要在中间插入一个小人来捣乱,就像戏剧中的小丑一样。

    而且那些丫鬟仆人开口就是‘之乎者也’,不是文绉绉的就是讲大道理。

    所以逐一看去,全都是自相矛盾、极不合情理的话,竟然还不如我半辈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几个女子。

    虽然不敢说她们比前代书中的人物更出色,但她们的事迹经过,也足以让人消愁解闷;她们也有几首歪诗俗语,可以让人在吃饭时笑喷,在饮酒时助兴。

    至于离合悲欢、兴衰遭遇,则都是追踪事实,不敢稍有穿凿附会,以免为了迎合读者而失去故事的真实。

     “现在的人,贫穷的为衣食所累,富裕的又总不满足;即使偶尔有空闲,又有贪恋女色、追求财物、寻找愁绪的事情,哪里有工夫去看那些讲治理之道的书籍!所以,我这段故事,也不期望世人称赞其奇妙,也不一定要世人喜欢阅读,只希望他们在醉酒饱卧之时,或者避世去愁之际,拿来玩味一番,岂不是能省下些寿命和精力?这比那些追求虚幻、盲目行动的人,也省下了口舌是非的祸害、腿脚奔忙的辛苦。

    再者说,也能让世人换个新眼光,不再看那些胡乱拉扯、忽离忽遇、满纸都是才子淑女、曹植、卓文君、红娘、小玉等老套人物的旧稿子。

    老师觉得怎么样?” 空空道人听闻此言后,沉思了片刻,再次仔细翻阅了一遍《石头记》。

    他发现书中虽有揭露奸邪、贬斥恶行的言辞,但并无直接讥讽时弊、咒骂世态的意图。

     书中对于君臣贤良、父子慈孝等伦理关系的描写,皆是赞美功德、情深意长的,这与其他书籍大相径庭。

    尽管其主要内容是谈论情感,但也仅仅是如实记录,没有虚构夸张、编造淫秽情节或私下盟誓之类的内容。

     因为书中内容与当时社会现实并无直接关联,空空道人便从头到尾抄录了一遍,打算流传于世,成为传奇。

     他从空无中领悟到色彩,由色彩萌生情感,情感又寄托于色彩之中,最终从色彩中领悟到空无的真谛。

    于是,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并将《石头记》更名为《情僧录》。

     后来,吴玉峰为其题名为《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名为《风月宝鉴》。

    最终,曹雪芹在悼红轩中,经过十年的批阅,五次增删,编纂成目录,划分出章回,定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编者注:此句话是该文最重要的内容,空空道人方才所说其实是作者免责宣言,相当于“本文纯属虚构,只是写一些家庭琐事,无针砭时事之意,请大家不要随便联想。

    而这句绝句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这里不再过多解释,用心感受即可。

    ) 到了脂砚斋在甲戌年再次审阅并评定的时候,仍然沿用了《石头记》这个书名。

     现在这个故事的出处来源已经明了,让我们来看那石头上刻的是什么故事。

    只见石头上刻着: 当年,东南方发生了一次大地陷,在这片东南之地有个名叫姑苏的地方,其中有一座城池称为阊门,是尘世间极为繁华富贵、风流雅致之所。

     阊门外延绵着一条十里长街,街中藏着一条名叫仁清的小巷,巷子里有一座古庙,因为地方狭小,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葫芦庙。

     在这庙的旁边,住着一位乡绅,姓甄名费,字士隐。

    他的妻子封氏,性情温柔贤惠,深谙礼仪之道。

    尽管他们家并不算是极其富裕,但在当地也被视为名门望族。

    甄士隐天性淡泊名利,对功名并不热衷,每天的乐趣仅限于赏花修剪竹子、品酒吟诗,活脱脱是个超凡脱俗的神仙般人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