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关灯
小
中
大
在第四回里,已经把薛家母子寄居在荣府的情况大致交代清楚了,所以这一回暂时就不再写这方面的内容了。
(编者注:此回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一回,将整部小说主要人物命运全部写了出来) 现在来说说林黛玉自从进了荣国府以后的情况,贾母对她疼爱有加,生活起居的照顾甚至超过了宝玉以及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亲孙女,她们反倒是次要的了。
特别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亲密友情,更是与众不同,白天同行同坐,夜晚也是同睡同起,两人说话投机,心意相通,没有丝毫的分歧。
可没想到,如今突然来了个薛宝钗,年纪虽与黛玉相仿,但品格端庄,容貌秀丽,许多人都认为黛玉比不上她。
再加上宝钗性格开朗大方,能顺应时势,不像黛玉那样孤芳自赏,看不起周围的人,所以宝钗比黛玉更得下人的欢心。
就连那些小丫头们,也更喜欢和宝钗嬉笑玩耍。
因此,黛玉心里有些郁闷和不快,而宝钗却完全没有察觉。
宝玉还是个孩子,加上天生性格有些憨直偏执,他把兄弟姐妹都看作是一家人,不分亲疏远近。
因为和黛玉一同随贾母生活,所以和黛玉比其他姐妹更熟络一些。
熟了之后,就显得更加亲密;而过于亲密,就难免偶尔会有要求过高而产生的埋怨,以及意想不到的误会。
这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人说话有了些不愉快,黛玉气得独自在房里掉眼泪,宝玉又后悔自己说话太冲动,前去赔不是,黛玉这才慢慢消了气。
由于东边的宁府花园中梅花开得正艳,贾珍的妻子尤氏便准备了酒宴,邀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一同赏花。
当天,她先带着贾蓉的妻子一起来当面请安并发出邀请。
贾母等人在早饭后便来到了这里,先在会芳园中游赏。
先是品茶,后是饮酒,这场聚会不过是宁府和荣府女眷间的一次家常小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鲜事或趣事值得记载。
这时,宝玉感到疲倦,想要睡个午觉。
贾母吩咐下人好好照顾他,让他休息一下再过来。
贾蓉的妻子秦氏连忙笑着回答说:“我们这里已经为宝叔准备好了房间,老祖宗请放心,交给我就行了。
”接着,她又转向宝玉的奶妈和丫鬟们说:“嬷嬷、姐姐们,请带宝叔跟我来吧!” 贾母一直知道秦氏是个非常可靠的人,她身姿婀娜,性格温柔平和,在重孙媳妇中最受贾母喜爱,所以看到秦氏去安排宝玉,贾母自然觉得很放心。
当时,秦氏带着一群人走进上房的内室。
宝玉抬头望去,看见墙上贴着一幅画。
画中的人物描绘得固然精美,但画的内容是《燃藜图》,他也没留意这是谁画的,心里不由得感到有些不悦。
此外,还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意为:理解世间万物都是学问的来源,熟悉人情世故就能写出好文章。
(编者注:此句话直译并不稳妥,所以注释一下,该句为红楼梦精华之笔,其意思为:能透彻地领悟世态人情是一门大学问,只有通达人情世故,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 他看了这两句之后,即便房间布置得再精美绝伦,装饰得再富丽堂皇,也绝对不愿意留在这里了。
宝玉连忙说道:“快走!快走!” 秦氏听了,笑着回应:“这里还不好,那还能去哪里?不然,去我房里如何?” 宝玉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一位嬷嬷插话道:“哪有叔叔跑到侄儿房里睡觉的道理?” 秦氏笑着反驳:“哎呀,不用担心他会生气。
他还那么小,哪里会懂这些忌讳?上个月你没看见我弟弟来吗?虽然他和宝叔同岁,但要是站在一起,说不定我弟弟还显得更高些。
” 宝玉好奇地问:“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让我瞧瞧。
” 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路,怎么带?以后有的是机会见。
” 说着,一行人来到了秦氏的房间。
刚到房门口,就有一股淡淡的甜香扑鼻而来,宝玉顿时觉得眼睛发涩,骨头酥软,连声说:“好香啊!” 进屋后,他抬头望向墙壁,只见上面挂着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旁则是宋学士秦太虚撰写的一副对联,对联写道: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大意为:春寒料峭使得梦境也带上了寒意,芬芳的气息环绕四周,原来是酒香弥漫。
桌上摆放着仿照武则天昔日镜室中的珍贵宝镜,一侧则陈列着赵飞燕曾翩翩起舞其旁的金盘,盘中盛放的是安禄山掷玩、不幸伤及杨贵妃胸部的木瓜。
上方安置的是寿昌公主在含章殿下休憩过的卧榻,而悬挂的则是同昌公主精心制作的镶嵌着涟漪状珍珠的华帐。
宝玉含笑连连称赞:“这里真好!” 秦可卿笑道:“我这房间,怕是连神仙都能住得惬意。
” 说着,她亲自铺展开据说西施曾浣洗过的轻纱被褥,又移来了红娘曾抱过的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一众奶妈服侍宝玉安然躺下,众人缓缓散去,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陪伴左右。
秦可卿便吩咐小丫鬟们,好好在廊檐下留意着,别让猫儿狗儿打闹起来。
宝玉刚闭上眼睛,就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仿佛看见秦可卿在前面引领着他,于是他恍恍惚惚地跟随着秦可卿来到了一个地方。
只见那里有红色的栏杆、白色的石头、翠绿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真是人迹罕至,不染尘埃。
宝玉在梦中满心欢喜,心想:“这个地方真有趣!我就在这里度过一生算了,就算失去了家也心甘情愿,总比天天被父母和师傅责打要强得多!”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忽然听到山后面传来阵阵歌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大意为:春天的梦境如同云彩般消散,飘落的花瓣随着水流远去;告诫世间的青年男女们,何必自寻无谓的烦恼与哀愁! 宝玉一听,便知晓那是女子的嗓音。
歌声还未停歇,就见那边款款走出一位女子,身姿轻盈柔美,确实与众不同。
此情此景,有诗赋可以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大意为:刚刚离开柳树环绕的小坞,初次走出鲜花盛开的房间。
她行走时,庭院中的鸟儿被惊起,飞离树枝;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身影已掠过了曲折的回廊。
仙女的衣袖轻轻飘动,散发着麝香与兰花的浓郁芬芳;荷叶般轻盈的衣裳仿佛要随风起舞,伴随着环佩叮当的悦耳声响。
她的笑容如春日里绽放的桃花,发髻高耸,乌黑的发丝如同云层堆叠;红唇微启,露出石榴籽般晶莹的牙齿,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她纤细的腰肢柔美动人,行走时如同回风舞雪,轻盈飘逸;额头上的珠翠熠熠生辉,鹅黄色的装饰光彩夺目。
在花丛间时隐时现,她的表情既娇嗔又喜悦;在池塘边徘徊,身姿轻盈如飞,飘逸如风。
她的蛾眉微微皱起又带着笑意,仿佛要说话却又未开口;莲步轻移,似停非停,欲行又止。
真令人羡慕她那纯洁美好的品质,如同冰清玉润;羡慕她那华丽的衣裳,闪烁着璀璨的光华。
爱慕她那如花似玉的美貌,仿佛是香气培育、玉石雕琢而成;赞叹她那端庄高雅的神态,犹如凤凰翱翔、蛟龙游动。
她的素雅如何?就像春天里梅花在雪中绽放。
她的纯洁如何?宛如秋菊覆盖着寒霜。
她的宁静如何?就像松树生长在幽深的山谷。
她的艳丽如何?就像朝霞映照在清澈的池塘。
她的文采如何?如同蛟龙在曲折的池塘中游弋。
她的神韵如何?就像月光洒在寒冷的江面上。
即便是西施也会感到惭愧,王昭君也会自愧不如。
真是奇妙啊!她究竟出生在何地,来自何方?确实无疑,瑶池之中无与伦比,紫府之内独一无二。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美人啊,竟能拥有如此之美! 宝玉一见到这位仙姑,高兴得连忙上前行礼,笑着问道:“神仙姐姐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自己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希望你能带我一起走!” 仙姑笑着回答:“我住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是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
我负责管理人间男女间的风月情债,掌管尘世中的男女痴情怨念。
最近因为一些风流孽缘纠缠在此地,所以我前来寻找机会,散布相思之情。
今天忽然与你相遇,也并非偶然。
这里离我的住处不远,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有我自采的仙茶一杯,亲自酿制的美酒一坛,还有几个擅长歌舞的仙子。
另外,我还新创作了十二支《红楼梦》仙曲,你愿意随我一同游览一番吗?” 宝玉听后兴奋不已,竟把秦氏忘得一干二净,随着仙姑来到一个地方。
只见一块横着的石碑,上面刻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编者注:作者使用了这副对联来证实第一回甄士隐去的幻境正是贾宝玉来的这里。
也说明在本书中“太虚幻境”并不是梦境,而是真实存在的仙境。
接下来他将在这里见到《红楼梦》里主要女孩子们的命运,所以我将在直译之后再做意译。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穿过牌坊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宫门,宫门上方横着写了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旁边还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大意为:广袤的大地,辽阔的天空,让人感叹古往今来情感的无尽绵延;痴情男子与幽怨女子,实在令人怜惜,他们那因风月之情而欠下的债难以偿还。
宝玉浏览之后,心中暗自思量:“原来如此!只是不清楚‘古今之情’究竟指的是什么,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往后,我倒要好好体会一番。
” 宝玉正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不料已悄然将一些不祥的念头引入了心底深处。
随即,他跟随仙姑步入了第二道门内,只见两侧的配殿都悬挂着匾额和对联,一时间无法全部观赏完毕,只留意到几处题写着:“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
看过这些后,宝玉便向仙姑请求道:“斗胆请问仙姑,能否引领我到这些各司中游览一番,不知是否可行?” 仙姑回答说:“这些各司中收藏的都是普天下女子过去与未来的记录,你身为凡胎俗骨,不便预先知晓。
” 宝玉听了,哪里肯罢休,一再恳求。
仙姑无奈,只好说道:“也罢!那就在这个司内稍微参观一下吧!” 宝玉闻言,喜出望外,抬头望向这司的匾额,只见上面写着“薄命司”三个字,两旁的对联则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大意为:春天的遗憾和秋天的悲伤都是自找的,那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是为谁而展露? 宝玉浏览一番,心中不禁生出感慨。
步入室内,他见到十几个大柜子,全部贴上了封条。
封条上赫然写着各个省份的名字。
宝玉满心只想找到自己家乡的封条,对其他省份的便不再留意。
这时,他注意到一个柜子上贴着一张封条,上面赫然写着七个大字:“金陵十二钗正册”。
宝玉好奇地问道:“这‘金陵十二钗正册’是什么意思?”警幻解释道:“这是你们省里最出色的十二位女子的名册,因此称为‘正册’。
”宝玉疑惑地说:“我常听人说金陵地方广大,怎么只选了十二个女子?就我们家上上下下,也有几百个女孩子。
”警幻冷笑一声:“金陵女子虽多,但只选取其中最关键的记录下来。
下面两个柜子里的册子,重要性就稍逊一筹。
至于那些平庸之辈,则没有资格被记录。
”宝玉听后,又看向下面两个柜子,果然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另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宝玉伸手先打开了“又副册”的柜子,取出一本册子翻开,只见首页上画着一幅画,既不是人物也不是山水,而是用水墨渲染出一片乌云浊雾。
页面后面,写着几行字: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大意为:晴朗的明月难以遇到,绚丽的云彩容易消散。
心志比天高,出身却低微卑贱。
聪慧灵巧、风流多情却招来了他人的怨恨。
短命早夭往往是因为遭受诽谤,那位多情的公子只能白白地牵挂和怀念。
此行字写的是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霁月”指雨后初晴的明月,暗含“晴”字,寓意晴雯的品格光明磊落,如明月般皎洁。
“彩云”即“雯”,暗含晴雯的名字,同时象征她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这两句诗表达了晴雯美好但短暂的一生,以及她的高洁品质难以被世俗所容。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虽然身为丫鬟,但心气极高,不愿低人一等。
这句话揭示了她的内心矛盾,即出身低微却心怀高远。
风流灵巧招人怨?:晴雯聪明伶俐,模样又生得极好,因此常遭人嫉妒和怨恨。
这里的“风流灵巧”既是对她美貌和才智的赞美,也是导致她命运多舛的原因之一。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因被毁谤而早逝,贾宝玉对她情深意重,却只能空自牵念。
宝玉翻阅之后,注意到后面描绘着一束鲜艳的花朵和一床破旧的草席,旁边还附有几句诗词,写的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大意为:尽管她性格温柔和顺,徒有桂花兰花般的美誉。
真令人羡慕那戏子有这样的福气,谁又能料到这位公子竟与她无缘! 此行字写的是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这句话形容袭人性格温柔和顺,但“枉自”二字暗示了她的这种美好性格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赏识。
空云似桂如兰?:袭人常被比作桂花和兰花,这两种花都以香气着称,象征着袭人的品德高洁、气质优雅。
但“空云”二字又表达了这种美好只是徒有其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可或珍视。
堪羡优伶有福?:这里的“优伶”指的是蒋玉菡,他最终与袭人结为夫妻。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袭人最终能找到归宿的羡慕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谁知公子无缘?:“公子”指的是贾宝玉,这句话暗示了袭人虽然与宝玉关系亲密,但最终却未能成为宝玉的妻子,两人无缘走到一起。
宝玉看了感到困惑不解,于是放下那本册子,接着打开副册的橱柜门,拿起另一本册子翻开来看。
只见册中画着一株桂花,桂花树下有一个池塘,池水已经干涸,池底的泥土也显露出来,池塘中的莲花枯萎,莲藕也衰败了。
在画的后面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意为:她如荷花般清雅,一根茎上绽放着独特的芬芳,一生的经历实在令人哀伤。
自从两地之间长出了孤独的树木,最终导致了她的美好灵魂回到了故乡。
此行字写的是香菱,也就是甄士隐的女儿: 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原名甄英莲,荷花常用来象征高洁和美丽,而“一茎香”则暗指她与荷花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预示着她的命运如同荷花般美丽却易逝。
平生遭际实堪伤?:这句话概括了香菱悲惨的一生。
她从小被拐卖,历经坎坷,最终成为薛蟠的妾室,生活并不幸福。
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和惋惜。
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地生孤木”是一个字谜,谜底是“桂”。
这里暗指夏金桂,薛蟠的妻子。
夏金桂的到来给香菱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不幸和痛苦。
她的刁蛮任性、嫉妒心重,使得香菱的生活更加艰难。
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句话意味着香菱最终因不堪忍受夏金桂的折磨而悲惨死去。
她的灵魂回到了故乡,也象征着她在人间的苦难终于结束。
宝玉看了之后仍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于是又掷了一次签,转身去取“正册”来看。
只见第一页上就画有两株枯木,枯木之上悬挂着一圈玉带;旁边还有一堆雪,雪下面埋着一支金簪。
旁边还写着四句诗词,写的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大意为:可悲的是拥有如乐羊子妻般中断织机以劝勉丈夫的德行,却令人怜惜其如同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聪慧女子。
她仿佛林中悬挂的玉带,清冷而孤傲;又似雪中埋藏的金簪,珍贵却隐匿不见天日。
此行字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这句话是对薛宝钗的赞美。
“停机德”指的是古代乐羊子妻停机劝夫读书求取功名的故事,用以比喻女子贤淑、有德性。
薛宝钗性格端庄稳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因此用“停机德”来形容她非常贴切。
堪怜咏絮才?:“咏絮才”源自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她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展现了卓越的文学才华。
这里用来形容林黛玉的才华横溢、机智过人。
林黛玉擅长诗词,情感细腻,用“咏絮才”来赞美她的文学造诣非常合适。
玉带林中挂?:这句话是对林黛玉命运的暗示。
“玉带”在古代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而“林中挂”则暗示了林黛玉最终的悲惨结局。
林黛玉性格孤傲,与世俗格格不入,最终因情感受挫而早逝,她的命运如同被挂在林中的玉带一般,孤独而凄凉。
金簪雪里埋?:这句话则是对薛宝钗命运的描绘。
“金簪”同样象征着贵族身份和荣华富贵,但“雪里
(编者注:此回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一回,将整部小说主要人物命运全部写了出来) 现在来说说林黛玉自从进了荣国府以后的情况,贾母对她疼爱有加,生活起居的照顾甚至超过了宝玉以及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亲孙女,她们反倒是次要的了。
特别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亲密友情,更是与众不同,白天同行同坐,夜晚也是同睡同起,两人说话投机,心意相通,没有丝毫的分歧。
可没想到,如今突然来了个薛宝钗,年纪虽与黛玉相仿,但品格端庄,容貌秀丽,许多人都认为黛玉比不上她。
再加上宝钗性格开朗大方,能顺应时势,不像黛玉那样孤芳自赏,看不起周围的人,所以宝钗比黛玉更得下人的欢心。
就连那些小丫头们,也更喜欢和宝钗嬉笑玩耍。
因此,黛玉心里有些郁闷和不快,而宝钗却完全没有察觉。
宝玉还是个孩子,加上天生性格有些憨直偏执,他把兄弟姐妹都看作是一家人,不分亲疏远近。
因为和黛玉一同随贾母生活,所以和黛玉比其他姐妹更熟络一些。
熟了之后,就显得更加亲密;而过于亲密,就难免偶尔会有要求过高而产生的埋怨,以及意想不到的误会。
这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人说话有了些不愉快,黛玉气得独自在房里掉眼泪,宝玉又后悔自己说话太冲动,前去赔不是,黛玉这才慢慢消了气。
由于东边的宁府花园中梅花开得正艳,贾珍的妻子尤氏便准备了酒宴,邀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一同赏花。
当天,她先带着贾蓉的妻子一起来当面请安并发出邀请。
贾母等人在早饭后便来到了这里,先在会芳园中游赏。
先是品茶,后是饮酒,这场聚会不过是宁府和荣府女眷间的一次家常小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鲜事或趣事值得记载。
这时,宝玉感到疲倦,想要睡个午觉。
贾母吩咐下人好好照顾他,让他休息一下再过来。
贾蓉的妻子秦氏连忙笑着回答说:“我们这里已经为宝叔准备好了房间,老祖宗请放心,交给我就行了。
”接着,她又转向宝玉的奶妈和丫鬟们说:“嬷嬷、姐姐们,请带宝叔跟我来吧!” 贾母一直知道秦氏是个非常可靠的人,她身姿婀娜,性格温柔平和,在重孙媳妇中最受贾母喜爱,所以看到秦氏去安排宝玉,贾母自然觉得很放心。
当时,秦氏带着一群人走进上房的内室。
宝玉抬头望去,看见墙上贴着一幅画。
画中的人物描绘得固然精美,但画的内容是《燃藜图》,他也没留意这是谁画的,心里不由得感到有些不悦。
此外,还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意为:理解世间万物都是学问的来源,熟悉人情世故就能写出好文章。
(编者注:此句话直译并不稳妥,所以注释一下,该句为红楼梦精华之笔,其意思为:能透彻地领悟世态人情是一门大学问,只有通达人情世故,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 他看了这两句之后,即便房间布置得再精美绝伦,装饰得再富丽堂皇,也绝对不愿意留在这里了。
宝玉连忙说道:“快走!快走!” 秦氏听了,笑着回应:“这里还不好,那还能去哪里?不然,去我房里如何?” 宝玉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一位嬷嬷插话道:“哪有叔叔跑到侄儿房里睡觉的道理?” 秦氏笑着反驳:“哎呀,不用担心他会生气。
他还那么小,哪里会懂这些忌讳?上个月你没看见我弟弟来吗?虽然他和宝叔同岁,但要是站在一起,说不定我弟弟还显得更高些。
” 宝玉好奇地问:“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让我瞧瞧。
” 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路,怎么带?以后有的是机会见。
” 说着,一行人来到了秦氏的房间。
刚到房门口,就有一股淡淡的甜香扑鼻而来,宝玉顿时觉得眼睛发涩,骨头酥软,连声说:“好香啊!” 进屋后,他抬头望向墙壁,只见上面挂着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旁则是宋学士秦太虚撰写的一副对联,对联写道: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大意为:春寒料峭使得梦境也带上了寒意,芬芳的气息环绕四周,原来是酒香弥漫。
桌上摆放着仿照武则天昔日镜室中的珍贵宝镜,一侧则陈列着赵飞燕曾翩翩起舞其旁的金盘,盘中盛放的是安禄山掷玩、不幸伤及杨贵妃胸部的木瓜。
上方安置的是寿昌公主在含章殿下休憩过的卧榻,而悬挂的则是同昌公主精心制作的镶嵌着涟漪状珍珠的华帐。
宝玉含笑连连称赞:“这里真好!” 秦可卿笑道:“我这房间,怕是连神仙都能住得惬意。
” 说着,她亲自铺展开据说西施曾浣洗过的轻纱被褥,又移来了红娘曾抱过的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一众奶妈服侍宝玉安然躺下,众人缓缓散去,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陪伴左右。
秦可卿便吩咐小丫鬟们,好好在廊檐下留意着,别让猫儿狗儿打闹起来。
宝玉刚闭上眼睛,就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仿佛看见秦可卿在前面引领着他,于是他恍恍惚惚地跟随着秦可卿来到了一个地方。
只见那里有红色的栏杆、白色的石头、翠绿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真是人迹罕至,不染尘埃。
宝玉在梦中满心欢喜,心想:“这个地方真有趣!我就在这里度过一生算了,就算失去了家也心甘情愿,总比天天被父母和师傅责打要强得多!”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忽然听到山后面传来阵阵歌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大意为:春天的梦境如同云彩般消散,飘落的花瓣随着水流远去;告诫世间的青年男女们,何必自寻无谓的烦恼与哀愁! 宝玉一听,便知晓那是女子的嗓音。
歌声还未停歇,就见那边款款走出一位女子,身姿轻盈柔美,确实与众不同。
此情此景,有诗赋可以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大意为:刚刚离开柳树环绕的小坞,初次走出鲜花盛开的房间。
她行走时,庭院中的鸟儿被惊起,飞离树枝;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身影已掠过了曲折的回廊。
仙女的衣袖轻轻飘动,散发着麝香与兰花的浓郁芬芳;荷叶般轻盈的衣裳仿佛要随风起舞,伴随着环佩叮当的悦耳声响。
她的笑容如春日里绽放的桃花,发髻高耸,乌黑的发丝如同云层堆叠;红唇微启,露出石榴籽般晶莹的牙齿,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她纤细的腰肢柔美动人,行走时如同回风舞雪,轻盈飘逸;额头上的珠翠熠熠生辉,鹅黄色的装饰光彩夺目。
在花丛间时隐时现,她的表情既娇嗔又喜悦;在池塘边徘徊,身姿轻盈如飞,飘逸如风。
她的蛾眉微微皱起又带着笑意,仿佛要说话却又未开口;莲步轻移,似停非停,欲行又止。
真令人羡慕她那纯洁美好的品质,如同冰清玉润;羡慕她那华丽的衣裳,闪烁着璀璨的光华。
爱慕她那如花似玉的美貌,仿佛是香气培育、玉石雕琢而成;赞叹她那端庄高雅的神态,犹如凤凰翱翔、蛟龙游动。
她的素雅如何?就像春天里梅花在雪中绽放。
她的纯洁如何?宛如秋菊覆盖着寒霜。
她的宁静如何?就像松树生长在幽深的山谷。
她的艳丽如何?就像朝霞映照在清澈的池塘。
她的文采如何?如同蛟龙在曲折的池塘中游弋。
她的神韵如何?就像月光洒在寒冷的江面上。
即便是西施也会感到惭愧,王昭君也会自愧不如。
真是奇妙啊!她究竟出生在何地,来自何方?确实无疑,瑶池之中无与伦比,紫府之内独一无二。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美人啊,竟能拥有如此之美! 宝玉一见到这位仙姑,高兴得连忙上前行礼,笑着问道:“神仙姐姐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自己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希望你能带我一起走!” 仙姑笑着回答:“我住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是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
我负责管理人间男女间的风月情债,掌管尘世中的男女痴情怨念。
最近因为一些风流孽缘纠缠在此地,所以我前来寻找机会,散布相思之情。
今天忽然与你相遇,也并非偶然。
这里离我的住处不远,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有我自采的仙茶一杯,亲自酿制的美酒一坛,还有几个擅长歌舞的仙子。
另外,我还新创作了十二支《红楼梦》仙曲,你愿意随我一同游览一番吗?” 宝玉听后兴奋不已,竟把秦氏忘得一干二净,随着仙姑来到一个地方。
只见一块横着的石碑,上面刻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编者注:作者使用了这副对联来证实第一回甄士隐去的幻境正是贾宝玉来的这里。
也说明在本书中“太虚幻境”并不是梦境,而是真实存在的仙境。
接下来他将在这里见到《红楼梦》里主要女孩子们的命运,所以我将在直译之后再做意译。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穿过牌坊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宫门,宫门上方横着写了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旁边还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大意为:广袤的大地,辽阔的天空,让人感叹古往今来情感的无尽绵延;痴情男子与幽怨女子,实在令人怜惜,他们那因风月之情而欠下的债难以偿还。
宝玉浏览之后,心中暗自思量:“原来如此!只是不清楚‘古今之情’究竟指的是什么,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往后,我倒要好好体会一番。
” 宝玉正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不料已悄然将一些不祥的念头引入了心底深处。
随即,他跟随仙姑步入了第二道门内,只见两侧的配殿都悬挂着匾额和对联,一时间无法全部观赏完毕,只留意到几处题写着:“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
看过这些后,宝玉便向仙姑请求道:“斗胆请问仙姑,能否引领我到这些各司中游览一番,不知是否可行?” 仙姑回答说:“这些各司中收藏的都是普天下女子过去与未来的记录,你身为凡胎俗骨,不便预先知晓。
” 宝玉听了,哪里肯罢休,一再恳求。
仙姑无奈,只好说道:“也罢!那就在这个司内稍微参观一下吧!” 宝玉闻言,喜出望外,抬头望向这司的匾额,只见上面写着“薄命司”三个字,两旁的对联则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大意为:春天的遗憾和秋天的悲伤都是自找的,那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是为谁而展露? 宝玉浏览一番,心中不禁生出感慨。
步入室内,他见到十几个大柜子,全部贴上了封条。
封条上赫然写着各个省份的名字。
宝玉满心只想找到自己家乡的封条,对其他省份的便不再留意。
这时,他注意到一个柜子上贴着一张封条,上面赫然写着七个大字:“金陵十二钗正册”。
宝玉好奇地问道:“这‘金陵十二钗正册’是什么意思?”警幻解释道:“这是你们省里最出色的十二位女子的名册,因此称为‘正册’。
”宝玉疑惑地说:“我常听人说金陵地方广大,怎么只选了十二个女子?就我们家上上下下,也有几百个女孩子。
”警幻冷笑一声:“金陵女子虽多,但只选取其中最关键的记录下来。
下面两个柜子里的册子,重要性就稍逊一筹。
至于那些平庸之辈,则没有资格被记录。
”宝玉听后,又看向下面两个柜子,果然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另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宝玉伸手先打开了“又副册”的柜子,取出一本册子翻开,只见首页上画着一幅画,既不是人物也不是山水,而是用水墨渲染出一片乌云浊雾。
页面后面,写着几行字: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大意为:晴朗的明月难以遇到,绚丽的云彩容易消散。
心志比天高,出身却低微卑贱。
聪慧灵巧、风流多情却招来了他人的怨恨。
短命早夭往往是因为遭受诽谤,那位多情的公子只能白白地牵挂和怀念。
此行字写的是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霁月”指雨后初晴的明月,暗含“晴”字,寓意晴雯的品格光明磊落,如明月般皎洁。
“彩云”即“雯”,暗含晴雯的名字,同时象征她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这两句诗表达了晴雯美好但短暂的一生,以及她的高洁品质难以被世俗所容。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虽然身为丫鬟,但心气极高,不愿低人一等。
这句话揭示了她的内心矛盾,即出身低微却心怀高远。
风流灵巧招人怨?:晴雯聪明伶俐,模样又生得极好,因此常遭人嫉妒和怨恨。
这里的“风流灵巧”既是对她美貌和才智的赞美,也是导致她命运多舛的原因之一。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因被毁谤而早逝,贾宝玉对她情深意重,却只能空自牵念。
宝玉翻阅之后,注意到后面描绘着一束鲜艳的花朵和一床破旧的草席,旁边还附有几句诗词,写的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大意为:尽管她性格温柔和顺,徒有桂花兰花般的美誉。
真令人羡慕那戏子有这样的福气,谁又能料到这位公子竟与她无缘! 此行字写的是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这句话形容袭人性格温柔和顺,但“枉自”二字暗示了她的这种美好性格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赏识。
空云似桂如兰?:袭人常被比作桂花和兰花,这两种花都以香气着称,象征着袭人的品德高洁、气质优雅。
但“空云”二字又表达了这种美好只是徒有其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可或珍视。
堪羡优伶有福?:这里的“优伶”指的是蒋玉菡,他最终与袭人结为夫妻。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袭人最终能找到归宿的羡慕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谁知公子无缘?:“公子”指的是贾宝玉,这句话暗示了袭人虽然与宝玉关系亲密,但最终却未能成为宝玉的妻子,两人无缘走到一起。
宝玉看了感到困惑不解,于是放下那本册子,接着打开副册的橱柜门,拿起另一本册子翻开来看。
只见册中画着一株桂花,桂花树下有一个池塘,池水已经干涸,池底的泥土也显露出来,池塘中的莲花枯萎,莲藕也衰败了。
在画的后面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意为:她如荷花般清雅,一根茎上绽放着独特的芬芳,一生的经历实在令人哀伤。
自从两地之间长出了孤独的树木,最终导致了她的美好灵魂回到了故乡。
此行字写的是香菱,也就是甄士隐的女儿: 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原名甄英莲,荷花常用来象征高洁和美丽,而“一茎香”则暗指她与荷花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预示着她的命运如同荷花般美丽却易逝。
平生遭际实堪伤?:这句话概括了香菱悲惨的一生。
她从小被拐卖,历经坎坷,最终成为薛蟠的妾室,生活并不幸福。
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和惋惜。
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地生孤木”是一个字谜,谜底是“桂”。
这里暗指夏金桂,薛蟠的妻子。
夏金桂的到来给香菱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不幸和痛苦。
她的刁蛮任性、嫉妒心重,使得香菱的生活更加艰难。
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句话意味着香菱最终因不堪忍受夏金桂的折磨而悲惨死去。
她的灵魂回到了故乡,也象征着她在人间的苦难终于结束。
宝玉看了之后仍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于是又掷了一次签,转身去取“正册”来看。
只见第一页上就画有两株枯木,枯木之上悬挂着一圈玉带;旁边还有一堆雪,雪下面埋着一支金簪。
旁边还写着四句诗词,写的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大意为:可悲的是拥有如乐羊子妻般中断织机以劝勉丈夫的德行,却令人怜惜其如同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聪慧女子。
她仿佛林中悬挂的玉带,清冷而孤傲;又似雪中埋藏的金簪,珍贵却隐匿不见天日。
此行字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这句话是对薛宝钗的赞美。
“停机德”指的是古代乐羊子妻停机劝夫读书求取功名的故事,用以比喻女子贤淑、有德性。
薛宝钗性格端庄稳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因此用“停机德”来形容她非常贴切。
堪怜咏絮才?:“咏絮才”源自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她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展现了卓越的文学才华。
这里用来形容林黛玉的才华横溢、机智过人。
林黛玉擅长诗词,情感细腻,用“咏絮才”来赞美她的文学造诣非常合适。
玉带林中挂?:这句话是对林黛玉命运的暗示。
“玉带”在古代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而“林中挂”则暗示了林黛玉最终的悲惨结局。
林黛玉性格孤傲,与世俗格格不入,最终因情感受挫而早逝,她的命运如同被挂在林中的玉带一般,孤独而凄凉。
金簪雪里埋?:这句话则是对薛宝钗命运的描绘。
“金簪”同样象征着贵族身份和荣华富贵,但“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