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下乡催税见民艰 银钱赎婢种因果

关灯
王知远与赵师爷自州城归来,悄无声息,恍若无事发生。

     于县丞二老爷处,王知远并未特特说些什么,甚至不曾召见。

    官场之上,许多事心照不宣便足矣。

    陈老大人虽未明言,然“查个明白”四字,分量已足。

    二老爷自是闻得风声,收敛了许多,见了王知远愈发客气几分,此事便算揭过。

     倒是倚翠楼那老鸨倒了霉。

    未过两日,便被衙役寻了个“纵容婢女冲撞官轿”的由头,锁拿到衙,不由分说笞了十杖,扔在街口。

    虽不致命,却也够她卧榻半月,颜面扫地。

     而凌云那首极尽讥讽之能事的“赠诗”,却似生了翅翼,以骇人速度传遍台州乃至更远。

    其辞辛辣,对比鲜明,朗朗上口,加之怜月本身的名头,使得此诗如同后世流行曲词,街头巷尾,贩夫走卒,乃至学堂稚童,皆能嬉笑着念上几句“腹内原草莽,衣上绣芙蓉”。

     怜月姑娘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大街。

    往日车水马龙、高朋满座的倚翠楼,如今门可罗雀,凄清冷落。

    闻说她本人亦闭门不出,终日以泪洗面。

     消息传回宁海县廨,同僚们看凌云的眼神愈发复杂,敬畏中更添几分忌惮——这凌小子,非但有真才,下手还忒狠!轻易招惹不得。

     凌云闻得此事,心中却无多少快意。

    或许是异世看多了话本传奇,他总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怜月此番受此奇耻大辱,背后又有县丞的干系,岂会真个甘心?然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该如何“除根”,是设法将其彻底逐出宁海,还是…?思之无果,只得暂搁一旁,且观后效。

     转眼便是下乡催缴秋税的日子。

    此方是县衙胥吏最常态、亦最磨人的差事。

     凌云随赵大胡子等几个老衙役,出了县城,深入乡里。

    这两年收成确不景气,沿途所见,田亩略显荒芜,村舍多显破败。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