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砚中影
关灯
小
中
大
镇子东头的旧书铺近来总出怪事。
铺主是个跛脚的老头,前几日在书架后发现个积灰的木匣,匣里装着方端砚,砚台里的积水三年没干,倒像汪活泉。
更邪门的是,夜里总有人听见砚台里传出翻书声,像有谁在水下读文章。
我听说这事时,正帮邻村的农户写家书。
那老头拄着拐杖找上门,袖口沾着墨渍,颤巍巍地说:“先生,那砚台怕是成精了,昨夜我见水里浮出个影子,戴着方巾,对着月亮摇头晃脑,像在背书。
” 书铺在条窄巷里,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霉味混着墨香扑面而来。
老头指着柜台后的货架,最上层的木匣半开着,里面的端砚泛着青黑色的光,砚池里的水确实没干,水面平得像面镜子,映着屋顶的蛛网。
“您看,”老头踮脚取下木匣,砚台刚一离匣,水面突然晃了晃,浮出个模糊的人影,穿着青布长衫,正低头在砚台上写字,“就是他!昨儿还念《岳阳楼记》呢,‘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句,字正腔圆的。
” 我凑近看,砚池里的人影渐渐清晰,长衫上打着补丁,袖口磨得发亮,手里的毛笔悬在半空,迟迟不落。
突然,他像是察觉到什么,猛地抬头,水面“啵”地破了个洞,人影碎成无数墨点,转眼又聚成原样,只是这次,他手里的毛笔指向砚台边缘——那里刻着行小字:“光绪二十三年,赠予晚生阿砚。
” “阿砚是我师父的小名,”老头抹了把脸,“他年轻时在这儿教蒙学,三十年前突然没了踪影,只留下这方砚台,说‘等我回来,还你满池墨’。
” 夜里,我留在书铺守着砚台。
三更天刚过,砚池里果然又有了动静。
人影慢慢浮出来,这次他没写字,只是对着月光发呆,长衫下摆浸在水里,像在淌墨。
我轻咳一声,他猛地回头,水面剧烈晃动,人影却没散,反而定定地看着我:“你是谁?” 声音从砚台里钻出来,带着水的湿意:“这砚台……是陈先生的?” “陈先生是我师父,”老头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声音发颤,“你是……当年那个总逃学的小少爷?” 人影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是我啊,李伯
铺主是个跛脚的老头,前几日在书架后发现个积灰的木匣,匣里装着方端砚,砚台里的积水三年没干,倒像汪活泉。
更邪门的是,夜里总有人听见砚台里传出翻书声,像有谁在水下读文章。
我听说这事时,正帮邻村的农户写家书。
那老头拄着拐杖找上门,袖口沾着墨渍,颤巍巍地说:“先生,那砚台怕是成精了,昨夜我见水里浮出个影子,戴着方巾,对着月亮摇头晃脑,像在背书。
” 书铺在条窄巷里,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霉味混着墨香扑面而来。
老头指着柜台后的货架,最上层的木匣半开着,里面的端砚泛着青黑色的光,砚池里的水确实没干,水面平得像面镜子,映着屋顶的蛛网。
“您看,”老头踮脚取下木匣,砚台刚一离匣,水面突然晃了晃,浮出个模糊的人影,穿着青布长衫,正低头在砚台上写字,“就是他!昨儿还念《岳阳楼记》呢,‘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句,字正腔圆的。
” 我凑近看,砚池里的人影渐渐清晰,长衫上打着补丁,袖口磨得发亮,手里的毛笔悬在半空,迟迟不落。
突然,他像是察觉到什么,猛地抬头,水面“啵”地破了个洞,人影碎成无数墨点,转眼又聚成原样,只是这次,他手里的毛笔指向砚台边缘——那里刻着行小字:“光绪二十三年,赠予晚生阿砚。
” “阿砚是我师父的小名,”老头抹了把脸,“他年轻时在这儿教蒙学,三十年前突然没了踪影,只留下这方砚台,说‘等我回来,还你满池墨’。
” 夜里,我留在书铺守着砚台。
三更天刚过,砚池里果然又有了动静。
人影慢慢浮出来,这次他没写字,只是对着月光发呆,长衫下摆浸在水里,像在淌墨。
我轻咳一声,他猛地回头,水面剧烈晃动,人影却没散,反而定定地看着我:“你是谁?” 声音从砚台里钻出来,带着水的湿意:“这砚台……是陈先生的?” “陈先生是我师父,”老头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声音发颤,“你是……当年那个总逃学的小少爷?” 人影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是我啊,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