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远航之志

关灯
震海集团顶层会议室,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集团高管和核心智囊。

     气氛凝重。

     投影屏幕上,正展示着集团上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几个核心航运业务的利润率曲线正呈现令人不安的下滑趋势。

     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资历颇深的海运事业部总裁冯董,正用激光笔点着屏幕,语气沉重: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运河通行费上涨15%,叠加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我们的传统主力航线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董事会必须考虑收缩部分非核心业务,削减成本,度过这个寒冬……”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地汇聚过去。

     陈远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蓝色西装,身姿挺拔地走了进来。

    他没有走向空着的主位,而是直接走到了投影屏前,目光沉静地扫过全场。

     “冯董的分析很有道理。

    ”他开口,声音平稳,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但是,收缩和削减,只能延缓危机,无法开辟新航路。

    ”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而深远。

     “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呢?不是在大洋上和其他巨头抢那些越来越薄的蛋糕,而是回头,看向我们最初起航的地方——那片养育了无数人,却始终被现代商业遗忘的——传统的近海渔业。

    ”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坐在一旁的苏晚晴。

     陈远没有在意那些惊诧、疑惑甚至带着一丝轻蔑的目光。

    他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另一个U盘,插入电脑。

     屏幕上,原本枯燥的财务图表被替换掉。

    取而代之的,是一组极具冲击力的高清照片:破旧但仍显威武的远洋渔船在夕阳下归港,甲板上堆放着银光闪闪的渔获;皮肤黝黑、满脸风霜却眼神淳朴坚定的老渔民,正用力拉起沉重的渔网;然后是另一组照片:简陋的码头设施、落后的冷藏技术、因为信息不畅而被中间商压价至绝望的渔民、以及餐桌上那些被冠以“进口”、“高端”之名,实则可能来自污染水域的海产…… 强烈的对比,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被忽视的巨大市场和其背后沉重的现实。

     陈远走到屏幕前,他的身影仿佛与那些照片融为了一体。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深植于血脉的热忱: “各位,我来自海上,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们的近海渔业面临着什么。

    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乏现代化的组织、技术和品牌!我们的渔民,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搏击风浪,却拿着最微薄的利润,甚至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 他切换PPT,上面出现了一份初步构思的框架图。

     “我提议,启动‘现代化可持续远洋渔业扶持计划’。

    震海集团,不应该只是一家追逐利润的航运公司,更应该成为赋能者。

    ” 他的激光笔点在框架图的核心: “第一,成立现代化渔业子公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