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格物致知,大抵如此

关灯


     李恪这才将话题拉回,看向李世民,道: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在其着作中,便将箕子这种由小见大的联想和预见,总结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儿臣想到马掌的灵感,最初也是源于此理,见微知着,由人及物!” 李恪抬起脚,指了指自己脚上穿的鞋子: “我们人的脚板柔软,踩在砂石荆棘之上,便会疼痛受伤,难以远行。

    ” “故而先贤便发明了鞋履,以保护足部,方能行万里路,踏千山险。

    ” “反过来想!” “战马驰骋沙场,负重跋涉,其蹄甲虽硬,却终究是血肉角质!” “日日与砂石硬地摩擦碰撞,焉能不磨损、不开裂、不疼痛?” “既然人可以穿鞋护脚,那奔走的马儿,为什么就不能也穿上鞋子,来保护它的蹄子呢?” “有了这个思路,一切便豁然开朗!” “马蹄常年踩踏,需要的是坚固耐磨之物!” “寻常皮革布帛肯定不行,唯有铁方可!” “于是,儿臣自然而然想到了马蹄铁!” 最后,李恪做出总结,语气谦逊却自信: “其实细细想来,此事说难,也不难!” “无非是平日多观察,多思多想,遇事多尝试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 “许多看似棘手的难题,或许便能自然而然地找到解决之法……” “所谓格物致知,大抵便是如此吧。

    ” 周围一片寂静! 程咬金和尉迟恭听得云里雾里,却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魏征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看向李恪的眼神,充满了激赏和认同。

     这番见解,这番思辨,已远超寻常皇子。

     甚至许多朝臣都未必能有此透彻的认识,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才啊! 长孙无忌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恪一番话,引经据典,由古及今,由人及马,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不仅完美解释了马蹄铁创意的来源,将其拔高到了“见微知着”、“格物致知”的哲学高度。

     更是暗暗自比圣人,狠狠装了一把大的。

     这太可怕了! 已经不是小聪明了,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长孙无忌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