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大弊端!
关灯
小
中
大
然,房玄龄缓缓皱起眉头。
李世民骤然坐直身体,目光如电,问道: “哦?四大弊端?恪儿,你且细细说来,究竟是哪四大弊端啊?” 这五条策略,李世民不仅是最终拍板者,更是核心思路的提供者。
文臣们不过是根据他“怀柔远人,稳固北疆”的旨意,细化完善。
在李世民心里,这套组合拳堪称完美。
既能迅速安定局势,彰显天朝仁德。
又能实质控制突厥力量,开疆拓土。
更能给周边部族树立一个榜样,为将来纳入大唐打下坚实基础。
结果…… 他最欣赏的儿子,竟然说这套策略有四大弊端?还有倾覆之祸? 李世民不以为然。
朕殚精竭虑,与重臣商议半月定下的国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漏洞? 朕咋不知啊? 两仪殿落针可闻。
群臣的目光,也都盯着李恪,想听听这位蜀王殿下能说出什么话来。
李恪却是丝毫不慌,深吸一口气,抱拳道: “儿臣以为,其第一大弊在于……治理体系太过松散,根基虚浮!” “松散?虚浮?” 李世民眉头紧蹙:“羁縻之策,古已有之,汉时亦用,何以见得松散虚浮?” “父皇明鉴!” 李恪道:“此策核心,在于以夷制夷,太过依赖突厥各部首领的……忠诚。
” “这就要求我大唐必须始终保持强盛,中央必须始终保持绝对的威慑力,以及足够的利益输送!” “一旦……” 李恪说到这里,语气陡然变得沉重: “一旦中央权威衰弱,国力不振,或者……后世之君若有平庸怯懦,威望不足之辈,难以震慑四方!” “届时!” “那些手握实权,统辖旧部的突厥首领,其忠诚还能剩下几分?” “他们是继续尊奉长安号令,还是割据自立,甚至反过来寇掠边关?” “此非儿臣危言耸听,汉末州牧割据,晋室南渡后五胡乱华,犹在眼前!” 李恪一抱拳,郑重说道:“父皇明鉴,羁縻之策,看似省心省力!” “实则是将国家安危,系于外族首领,个人的忠诚与道德之上!”
李世民骤然坐直身体,目光如电,问道: “哦?四大弊端?恪儿,你且细细说来,究竟是哪四大弊端啊?” 这五条策略,李世民不仅是最终拍板者,更是核心思路的提供者。
文臣们不过是根据他“怀柔远人,稳固北疆”的旨意,细化完善。
在李世民心里,这套组合拳堪称完美。
既能迅速安定局势,彰显天朝仁德。
又能实质控制突厥力量,开疆拓土。
更能给周边部族树立一个榜样,为将来纳入大唐打下坚实基础。
结果…… 他最欣赏的儿子,竟然说这套策略有四大弊端?还有倾覆之祸? 李世民不以为然。
朕殚精竭虑,与重臣商议半月定下的国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漏洞? 朕咋不知啊? 两仪殿落针可闻。
群臣的目光,也都盯着李恪,想听听这位蜀王殿下能说出什么话来。
李恪却是丝毫不慌,深吸一口气,抱拳道: “儿臣以为,其第一大弊在于……治理体系太过松散,根基虚浮!” “松散?虚浮?” 李世民眉头紧蹙:“羁縻之策,古已有之,汉时亦用,何以见得松散虚浮?” “父皇明鉴!” 李恪道:“此策核心,在于以夷制夷,太过依赖突厥各部首领的……忠诚。
” “这就要求我大唐必须始终保持强盛,中央必须始终保持绝对的威慑力,以及足够的利益输送!” “一旦……” 李恪说到这里,语气陡然变得沉重: “一旦中央权威衰弱,国力不振,或者……后世之君若有平庸怯懦,威望不足之辈,难以震慑四方!” “届时!” “那些手握实权,统辖旧部的突厥首领,其忠诚还能剩下几分?” “他们是继续尊奉长安号令,还是割据自立,甚至反过来寇掠边关?” “此非儿臣危言耸听,汉末州牧割据,晋室南渡后五胡乱华,犹在眼前!” 李恪一抱拳,郑重说道:“父皇明鉴,羁縻之策,看似省心省力!” “实则是将国家安危,系于外族首领,个人的忠诚与道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