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儿有四策,献于父皇

关灯
“嘶!” 这一次,连程咬金等武将都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都是带兵打仗的统帅,太清楚军队后勤,和腹地安全的重要性了。

     如果真如李恪所说,几十万突厥人在后方闹起来……简直不敢想! 文官们也是面面相觑,脸色阴晴不定。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满朝文武!显圣值+500!】 “第三!” 李恪不给众人喘息的机会,声音愈发凌厉: “文化包容,不予强制同化,看似宽宏,实则画地为牢,自设壁垒!” “允许突厥保留原有习俗、语言、服饰,固然能减少一时抵触!” “但从长远看!” “使胡汉之间,永远存在一条清晰的界限!” “十年!” “二十年!” “甚至一百年后,他们的子孙依然认为,自己是突厥人,而非唐人!” “无法真正融入大唐,便无法真正认同!” “一旦中央衰弱!” “这条界限,便会立刻化为分裂的鸿沟!” 李恪深吸口气,道:“包容不等于放任,教化必须辅以引导和融合!” “否则!” “今日之包容,便是明日分裂之祸根!” “第四!” 李恪声音拔高: “经济扶持,若只予取予求,容易养成惰性,更易被视为理所当然!” “一旦朝廷财力不济,削减扶持,非但无功,反而易生怨恨,认为朝廷背信弃义!” “父皇!” 李恪看着李世民:“只恩不威,后患无穷!恩威并施,方为王道!” 四大弊端,条条诛心!句句见血! 从治理结构的根本缺陷,到具体执行,以及可能引发的现实灾难。

     再到长远的文化隐患和策略的可持续性。

     几乎将这套看似完美的“怀柔”策略,从里到外剖析得淋漓尽致。

     殿内一片死寂! 所有大臣,包括房玄龄、魏征这样的智者,都陷入深深的震撼。

     他们之前的争论,都局限于“是否怀柔”、“如何怀柔”的框架内。

     而蜀王殿下直接跳出这个框架,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指出了怀柔策略,所蕴含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