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玉楼春雷动

关灯
点摔倒! “王……王公子……”郑承宗声音干涩嘶哑,嘴唇哆嗦着,哪里还有半分刚才的跋扈?他努力想挤出一个谄媚的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小……小人眼拙!不识泰山!冲撞了公子!公子恕罪!恕罪!”他语无伦次,连连作揖,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王仲玉依旧含笑,眼神却如古井深潭,毫无波澜:“郑三公子言重了。

    什么冲撞不冲撞的。

    不过是场误会罢了。

    ”他轻轻挥了挥手,仿佛拂去一粒尘埃,“这酒菜污了,看着也败兴。

    郑三公子若无他事,便请自便吧。

    莫要扰了我和两位朋友饮酒赏雪的雅兴。

    ” “是!是!小人这就滚!这就滚!”郑承宗如蒙大赦,哪里还敢停留?连滚带爬地转身,几乎是手脚并用地冲出雅阁,连滚下楼梯的狼狈都顾不上了!“鬼手张”等人更是屁滚尿流,紧随其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阁内死寂片刻。

     陶承良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戏剧性的一幕,半晌才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痛快!痛快!仲玉兄!你这一手!简直是……简直是神来之笔啊!那姓郑的孙子!脸都吓绿了!哈哈哈!”他笑得前仰后合,畅快淋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紧绷的心弦也缓缓松弛下来,看向王仲玉的目光复杂难言。

    礼部尚书之子!翰林学士之弟!昨夜风雪巷口那看似偶遇的馈赠,今日轻描淡写惊退国公府纨绔的威势……这位王仲玉公子,其身份之显赫,远超他之前最深的揣测!他方才那番看似随意的举动和言语,实则步步为营,精准地击溃了郑承宗的心理防线,其心机手腕,深不可测! 王仲玉对陶承良的大笑报以温和的微笑,转向崔?,眼神清澈依旧:“些许小事,扰了崔兄酒兴,实在抱歉。

    这樊楼的‘缕金龙凤脍’凉了便失了风味,快尝尝。

    ”他亲自执箸,为崔?布菜,姿态自然亲切,仿佛刚才那雷霆手段并非出自他手。

     阁内气氛重新活络起来。

    陶承良兴致高涨,连连劝酒。

    王仲玉谈笑风生,绝口不提方才之事,只论风月诗酒,汴京趣闻。

    崔?也渐渐放下心防,三人杯盏交错,笑语晏晏。

     酒过三巡,阁外楼梯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和清朗的谈笑声。

     “守道先生,尧夫先生,请!这‘望汴阁’视野最佳,雪后汴河,尽收眼底!” 是王瓘(字仲圭)的声音! 门帘掀开,王瓘含笑引着两人步入。

    一人须发微霜,面容清癯,目光如炬,正是石介(字守道);另一人青衫布履,眼神深邃如古潭,正是邵雍(字尧夫)。

    二人身后还跟着曾孝宽、吕公着等几位昨日王素宴上的青年才俊。

     “咦?仲玉贤弟?崔兄?子安兄?你们也在?”王瓘见到阁内三人,眼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笑容温雅依旧,“真是巧了!守道先生与尧夫先生欲寻一清静处小酌论道,我便引至此处。

    不想竟与诸位不期而遇!” 石介目光扫过席间,在崔?身上略作停留,微微颔首,随即看向王仲玉,眼中带着长辈的温和笑意:“仲玉也在?倒是少见你出府饮宴。

    ”显然与王仲玉相熟。

     邵雍则捻须微笑,目光在王仲玉、崔?、陶承良三人身上流转,似在观星象气运:“风雪同席,亦是缘法。

    此间清气颇盛,可饮一杯。

    ” 陶承良大喜过望,连忙起身招呼:“哎呀!石夫子!邵先生!王兄!诸位兄台!快请入座!今日真是群贤毕至!蓬荜生辉啊!小二!快添席面!上最好的酒菜!”他兴奋地张罗着,浑然忘了这“蓬荜”是樊楼最贵的雅阁之一。

     众人重新落座,阁内顿时热闹起来。

    石介与邵雍的到来,瞬间将方才的市井风波气息涤荡一空,代之以浓厚的学术氛围。

    话题自然转向了昨日王素府邸那场因新政惊雷而中断的清谈。

     石介面色凝重,开门见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