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城隍庙后身的杂货铺子

关灯
打定了主意,他便开始留意。

    先是趁着帮老李整理过期卷宗(都是些前朝旧案,无关紧要)的工夫,旁敲侧击地问了些关于阴市的风土“鬼”情。

    老李起初不愿多说,耐不住林曦拿了些从阳间带来的(他穿越时身上竟还揣着半包没吃完的巧克力豆)小零嘴儿“孝敬”,这才松了口,断断续续说了些。

     原来那阴市,并非官方所设,乃是久而久之自然形成的一处灰色地带。

    管理也松散,主要由几个有些年头、有些势力的“老鬼”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在那里,地府的律法约束力弱,讲究的是等价交换,或者,谁拳头硬谁说话。

    消息的真假,也得靠自个儿甄别,买定离手,概不负责。

     子夜时分,林曦瞒着办事处众“人”,揣上几枚在办事处领到的、据说能在阴阳两界部分区域流通的“幽冥通宝”,悄悄溜出了门。

    按照老李指点的模糊路径,七拐八绕,果然在城隍庙那高大的、漆色剥落的影壁墙后头,发现了一条隐匿在浓重阴气中的小巷。

     巷口弥漫着灰蒙蒙的雾气,隐约可见里头影影绰绰,灯火闪烁。

    走近了,才看清那灯火并非烛光,而是一盏盏漂浮的、绿油油的鬼火,或是某些精怪摊主自带的光源。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窃窃私语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热闹又阴森的市井交响。

     摊贩的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有穿着清朝官服、顶戴花翎却烂了半边的老鬼,在卖些看不出年代的玉器;有狐首人身的,摆着些草药根茎;还有个摊主干脆就是一滩不断蠕动的水渍,上面摆着几颗湿漉漉的、像是从河里捞上来的珠子。

    顾客也是各异,有和林曦一样略显实体的生魂,有半透明的寻常鬼魂,还有些奇形怪状的精怪,皆在雾气中穿梭,彼此见怪不怪。

     林曦定了定神,学着他们的样子,拢了拢身上那件办事处发的、勉强能遮掩些生人气息的皂色布袍,低头走进了集市。

    他不敢东张西望,怕露了怯,只拿眼角的余光扫视着两旁的摊位,耳朵却竖得老高,捕捉着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

     他听见两个穿着寿衣的老太婆在嘀咕,说东街张员外家新死的姨太太,头七回魂时不肯安生,闹得厉害,怕是生前受了委屈。

    又听见一个尖嘴猴腮的、像是黄鼠狼成的精,在跟人吹嘘,说能搞到判官笔下的批条,价格好商量。

    这些消息,于他无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逛了半晌,腿脚都有些酸了(在这阴气重的地方,生人尤其容易疲惫),却一无所获。

    正有些气馁,忽见巷子尽头有个不起眼的角落,支着个小小的卦摊。

    摊主是个干瘦的小老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道袍,头上挽个髻,面前摆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