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无形的判决

关灯
以和她交流吗?用通言印?”林曦不甘心地追问。

     “随你。

    ”李管事的回答依旧毫无波澜,“交流也是观察的一部分。

    记录下交流的内容和对方的反应。

    但记住,不要试图‘影响’它。

    任何人为的干预,都可能污染观察样本的纯粹性。

    这是楼规。

    ” 楼规。

    这两个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

    万象楼并非天堂,它只是另一个体系,一个更加古老、更加漠然的体系。

    在这里,自由是一种不被允许的变量。

     李管事交代完毕,便背着手,哼着那不成调的小曲,消失在迷宫般的书架深处,留下林曦独自面对那盏孤灯和壁龛中的光点。

     日子,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缓慢而粘稠的方式流逝。

    没有日出日落,只有油灯恒定的微光。

    林曦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桌前,凝视着光点,在册子上记录下诸如“辰时三刻,光晕微涨,青色较昨日深一分”、“未时左右,庭院幻象中似有微风拂过莲叶,持续三息”、“尝试以通言印传递‘安好’意念,无明确回应,光点频率有微弱扰动”之类枯燥的语句。

     他试图与光点交流,讲述外面的世界,回忆过去的经历,甚至哼唱记忆中的歌曲。

    但通言印传来的反馈,始终是那片庭院幻象的静谧,以及一种极其模糊的、类似于植物感知外界般的“存在感”,没有任何清晰的意识回应。

    小谢的人格,似乎真的消散了,只剩下这个基于她残存印记和文化符号构建的、美丽而空洞的“博物馆”。

     孤独和无力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仿佛被遗弃在时间与空间的缝隙里,陪伴他的只有一件无法沟通的“展品”和一本写满无用记录的册子。

    生存的意义,简化到了只剩下“观察”和“记录”这两个动作。

    这是一种比面对死亡更加深刻的虚无。

    凯尔泰斯所描绘的那种在绝对权力下个体精神的流放与异化,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偶尔,会有其他“员工”经过。

    一个总是睡眼惺忪、抱着巨大算盘的老账房;一个穿着白大褂、不停摆弄各种古怪仪器的“研究员”;甚至还有一个半透明的、不断重复着某种礼仪动作的古代宫女幽灵……他们彼此之间从不交谈,只是漠然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如同流水线上的机械。

    整个万象楼,就是一个巨大而精密的、冷漠的观察机器。

     林曦开始怀疑一切。

    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来到万象楼,是真的拯救了小谢,还是仅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