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瓦尔登冥湖

关灯
呼吸的空间。

     于是,林曦在这片废弃区的角落,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他用找到的废弃绝缘材料和金属碎片,在巨大的过滤器背后搭了一个简陋的栖身之所,勉强能遮挡四处逸散的能量流。

    他将光点从怀中取出,小心地安置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由断裂管道形成的天然凹槽里,这里能接收到一丝从管道缝隙渗漏进来的、未经万象楼主体能量系统处理的、带着原始混沌气息的游离能量。

     他的日常生活变得极其简单。

    每日“清晨”(根据能量流周期性波动的微弱变化来判断),他会“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光点的状态,不是用记录册的冰冷指标,而是用心去感受它的“情绪”——是安宁,是躁动,是渴望,还是疲惫?他会用通言印,像对老朋友低语一样,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是沉默地陪伴。

     然后,他会花时间“打理”这个小小的居所。

    清理累积的油污尘埃,调整遮蔽物的角度以应对不同方向的能量流冲击。

    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仿佛通过双手与这片土地(尽管是金属的)建立了真实的联系。

    梭罗在瓦尔登湖自己种豆、建房,体验的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与物质世界直接对话的快乐。

     “午后”,他会进行一种特殊的“冥想”。

    不是修炼,而是尝试将自己的意识与光点,以及周围这片废弃区的“环境”融为一体。

    他感受着能量管道的冰冷触感,聆听着过滤器的低沉嗡鸣,甚至去捕捉那些狂暴能量乱流中蕴含的、不受约束的原始力量。

    他不再试图“涵养”或“治疗”光点,而是尝试与它一起,成为这片“荒野”的一部分,顺应它的节奏,观察它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呈现的状态。

     变化,在悄然发生。

    脱离了玄部那种被精心控制、却死气沉沉的能量环境,暴露在废弃区这种混乱、粗糙但充满生机的能量场中,光点起初极不适应,光芒明灭不定,内部的庭院幻象也时常扭曲。

    但渐渐地,它似乎开始学会“适应”。

    那株青莲,不再追求完美的静态,时而会在能量乱流掠过时剧烈摇摆,时而又在相对平静期微微舒展叶片。

    它不再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脆弱“藏品”,而更像是一株在恶劣环境中努力求生的野生植物。

     林曦与它的交流也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讲述精心挑选的故事,而是分享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今天管道震动得很厉害,像远处有雷声”、“过滤器那边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