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童眸初望新学堂

关灯


     取而代之的,是这条宽阔、平整、光洁的水泥“动脉”。

    它像一道嵌入古老红土肌体、泛着冷硬工业光泽的银灰色轨迹,沉稳地附着在大地轮廓之上,蜿蜒、攀升,最终坚定地对接上通向县道、通向外部世界的生命线。

    这接口,如同一条光明的脐带,将红星村这个深藏的地理细胞,缝合到了时代奔涌的循环系统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视野尽头,更高山脊的孤峰上,一座簇新的信号塔如钢铁巨人悄然矗立。

    细长的银色塔身直刺苍穹,顶端天线阵列贪婪捕捉着太空电波。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无声而权威的宣告:信息时代的触角已覆盖这个曾被遗忘的角落。

    闭塞的坚冰,正不可逆地消融。

     操场上空,悬挂着鲜红条幅,印着金色大字:“感党恩促发展扶智育人筑梦未来”!几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五星红旗、少先队旗、援建机构旗帜——有的系在崭新旗杆上,有的绑在老杉树粗壮的树干上。

    旗帜鲜艳张扬的色彩,与身后饱经风霜的褐红崖壁、操场边缘斑驳的低矮土墙,形成充满历史张力的对望。

    一边是喷薄的新生力量,一边是沉甸甸的过往痕迹。

     此刻的操场,人声鼎沸。

    新入学的孩子们,大多像陈旭一样穿着簇新的蓝白校服,小脸上混杂着羞怯、好奇、兴奋与离开家人的不安。

    他们像初离巢穴的雏鸟,挤挨着寻求安全感,又忍不住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新环境、新面孔。

    他们的世界被强行拓宽,既被照亮,也蒙上薄雾。

     孩子们的父母或祖辈,大多穿着日常劳作的衣裳。

    男人们盘着“英雄结”,披着边缘磨损、沾着尘露的查尔瓦。

    女们戴着深色头帕,穿着洗得发白甚至带补丁的斜襟布衣和长裙,抱着幼童。

    他们的脸是山与生活共同雕刻的作品——黝黑、粗糙、刻满褶皱,眼神深处有疲惫与沧桑。

     然而此刻,那烙印般的疲惫被眼前景象驱散。

    他们脸上舒展着纯净的笑容,发自肺腑——是对下一代命运将被知识改写的炽热期盼,是对这座象征文明与希望的殿堂由衷的感激。

    这所学校,是他们几代人不敢奢望的梦,如今真实地矗立在了家门口! 喜欢星光耀雄鹰请大家收藏:()星光耀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