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拾金记
关灯
小
中
大
我们那地方,自古有“捡金”的习俗——逝者土葬数年后,需开棺拾骨,用白酒洗净,按序装入特制的“金斗瓮”中择吉地再葬。
干这行当的人,称为“捡骨师”或“拾金佬”,最是讲究规矩。
老话讲:“开棺不语,触骨净手,非亲莫拾,怨骨不收。
” 尤其是最后一条,遇到怨气深重、死不瞑目的尸骨,给再多钱也不能碰,否则必遭反噬。
我舅公就是十里八乡最后一位老捡骨师,他有一双“慧眼”,据说能看出骨殖上附着的“气”。
他常告诫徒弟:“拾金不是刨坟,是送逝者最后一程,要心存敬畏。
” 那年,镇上暴发户胡三爷的老爹胡老太爷去世满三年,到了捡金的时候。
胡家早年是靠强取豪夺发的家,胡老太爷更是出了名的霸道,据说死前还攥着算盘,惦记着没到手的田产。
他的死也蹊跷,是在逼死一家佃户后,夜里失足跌进自家后院池塘淹死的,坊间都传是冤魂索命。
这样的主家,这样的死者,舅公本不愿接。
但胡三爷仗着势大,软硬兼施,许下重金,又威胁说若不接这活儿,就让舅公在镇上待不下去。
舅公迫于无奈,加上徒弟们看着那丰厚的定金眼热,再三劝说,他最终长叹一声,接下了这棘手的活儿。
开棺那日,选在午后阳气最旺的时辰。
胡家祖坟周围却莫名笼着一层阴霾,连蝉鸣都听不见。
舅公面色凝重,让胡家亲眷和闲杂人等都退到百步之外,只留下两个胆大心细的徒弟帮手。
棺盖撬开,一股混合着泥土和奇异腐臭的味道扑面而来。
棺内的胡老太爷,皮肉早已化尽,只剩下一副森森白骨。
但令人不安的是,那骨殖的颜色并非寻常的灰白,而是隐隐透着一股子不祥的青黑色,尤其是那双手指骨,紧紧蜷缩着,像是死前抓着什么东西。
舅公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果然是“怨骨”。
他示意徒弟递上白酒和新软布,自己则屏住呼吸,开始小心翼翼地按顺序拾取骨殖。
从头骨开始,再到躯干,最后是四肢。
他动作轻柔舒缓,口中默念着安魂的咒语。
一切似乎还算顺利。
直到拾取到那蜷缩的右手掌骨时,异状发生了。
舅公试图将那紧握的指骨掰开,方便清洗。
然而,那指骨竟像是焊死了一般,纹丝不动! 他稍一用力,只听“咔嚓”一声微响,一节小指指骨竟被他生生掰断了下来! 就在指骨断裂的刹那,一股肉眼可见的、冰寒刺骨的黑气,猛地从那断口处喷射而
干这行当的人,称为“捡骨师”或“拾金佬”,最是讲究规矩。
老话讲:“开棺不语,触骨净手,非亲莫拾,怨骨不收。
” 尤其是最后一条,遇到怨气深重、死不瞑目的尸骨,给再多钱也不能碰,否则必遭反噬。
我舅公就是十里八乡最后一位老捡骨师,他有一双“慧眼”,据说能看出骨殖上附着的“气”。
他常告诫徒弟:“拾金不是刨坟,是送逝者最后一程,要心存敬畏。
” 那年,镇上暴发户胡三爷的老爹胡老太爷去世满三年,到了捡金的时候。
胡家早年是靠强取豪夺发的家,胡老太爷更是出了名的霸道,据说死前还攥着算盘,惦记着没到手的田产。
他的死也蹊跷,是在逼死一家佃户后,夜里失足跌进自家后院池塘淹死的,坊间都传是冤魂索命。
这样的主家,这样的死者,舅公本不愿接。
但胡三爷仗着势大,软硬兼施,许下重金,又威胁说若不接这活儿,就让舅公在镇上待不下去。
舅公迫于无奈,加上徒弟们看着那丰厚的定金眼热,再三劝说,他最终长叹一声,接下了这棘手的活儿。
开棺那日,选在午后阳气最旺的时辰。
胡家祖坟周围却莫名笼着一层阴霾,连蝉鸣都听不见。
舅公面色凝重,让胡家亲眷和闲杂人等都退到百步之外,只留下两个胆大心细的徒弟帮手。
棺盖撬开,一股混合着泥土和奇异腐臭的味道扑面而来。
棺内的胡老太爷,皮肉早已化尽,只剩下一副森森白骨。
但令人不安的是,那骨殖的颜色并非寻常的灰白,而是隐隐透着一股子不祥的青黑色,尤其是那双手指骨,紧紧蜷缩着,像是死前抓着什么东西。
舅公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果然是“怨骨”。
他示意徒弟递上白酒和新软布,自己则屏住呼吸,开始小心翼翼地按顺序拾取骨殖。
从头骨开始,再到躯干,最后是四肢。
他动作轻柔舒缓,口中默念着安魂的咒语。
一切似乎还算顺利。
直到拾取到那蜷缩的右手掌骨时,异状发生了。
舅公试图将那紧握的指骨掰开,方便清洗。
然而,那指骨竟像是焊死了一般,纹丝不动! 他稍一用力,只听“咔嚓”一声微响,一节小指指骨竟被他生生掰断了下来! 就在指骨断裂的刹那,一股肉眼可见的、冰寒刺骨的黑气,猛地从那断口处喷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