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县纪委的反应:一封匿名信的波澜
关灯
小
中
大
###
初夏的午后,阳光有些懒散,透过县纪委办公楼的玻璃窗,在陈国忠的办公桌上投下一块明亮的光斑,光斑里,几粒尘埃正漫无目的地上下飞舞。
桌上的茶已经泡了第三道,杯中碧螺春的叶片舒展开来,颜色淡了许多,像一位讲完了故事的老人,透着一股疲惫的清香。
陈国忠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右手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在太阳穴上轻轻揉动。
他今年五十有二,鬓角已经染了霜华。
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快五年,见过的风浪不少,处理过的案子堆起来,比他的人还高。
大大小小的举报信,每天都会像雪片一样飞到他的案头。
其中九成,都是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或是捕风捉影的个人恩怨,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毒的诅咒和夸张的臆测。
看多了,心也就像这泡了三道的茶,渐渐淡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是他的秘书小张。
“陈书记,这是今天信访办转过来的一些材料。
”小张抱着一摞文件,轻手轻脚地放在桌角,其中最上面,放着几封拆开了的信件。
陈国忠睁开眼,眼里的浑浊瞬间褪去,变得清明而锐利。
他“嗯”了一声,没有多余的话。
小张很识趣地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陈国忠坐直身子,拿起最上面的那几封信。
第一封,是控告某村支书在低保评定中优亲厚友的,写信人是他的亲嫂子,言辞激烈,错别字连篇。
第二封,是举报某单位领导公车私用,去幼儿园接孙子的,附上的照片模糊得连车牌号都看不清。
陈国忠面无表情地将它们放到一边,这些材料,按流程转给下面的科室核实就行,大概率又是石沉大海。
他拿起第三封信。
这封信有些不同。
它不是手写,而是用电脑打印的,标准的宋体字,排版工整,看起来不像出自寻常百姓之手。
信封上,“县纪委监察室(收)”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像是刻意用左手写的,透着一股子小心翼翼的笨拙。
陈国忠戴上老花镜,目光落在信纸上。
信的标题是《关于石桥镇“福运工程劳务公司”涉嫌套取国家工程款项的举报材料》。
没有愤怒的控诉,没有煽情的文字,开篇即是主题,冷静得像一份工作报告。
陈国忠的眉头不自觉地挑了一下。
他继续往下看。
信中详细列出了这家公司的全称、工商注册号,甚至还有注册地址,精确到了石桥镇东头的一条老街。
举报人特意注明,该地址是一处早已废弃的民房,属空壳公司。
法人代表,周铁柱。
后面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石桥镇副镇长赵大强的远房表亲。
陈国忠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一般的举报,只会说某某领导贪污,很
桌上的茶已经泡了第三道,杯中碧螺春的叶片舒展开来,颜色淡了许多,像一位讲完了故事的老人,透着一股疲惫的清香。
陈国忠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右手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在太阳穴上轻轻揉动。
他今年五十有二,鬓角已经染了霜华。
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快五年,见过的风浪不少,处理过的案子堆起来,比他的人还高。
大大小小的举报信,每天都会像雪片一样飞到他的案头。
其中九成,都是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或是捕风捉影的个人恩怨,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毒的诅咒和夸张的臆测。
看多了,心也就像这泡了三道的茶,渐渐淡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是他的秘书小张。
“陈书记,这是今天信访办转过来的一些材料。
”小张抱着一摞文件,轻手轻脚地放在桌角,其中最上面,放着几封拆开了的信件。
陈国忠睁开眼,眼里的浑浊瞬间褪去,变得清明而锐利。
他“嗯”了一声,没有多余的话。
小张很识趣地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陈国忠坐直身子,拿起最上面的那几封信。
第一封,是控告某村支书在低保评定中优亲厚友的,写信人是他的亲嫂子,言辞激烈,错别字连篇。
第二封,是举报某单位领导公车私用,去幼儿园接孙子的,附上的照片模糊得连车牌号都看不清。
陈国忠面无表情地将它们放到一边,这些材料,按流程转给下面的科室核实就行,大概率又是石沉大海。
他拿起第三封信。
这封信有些不同。
它不是手写,而是用电脑打印的,标准的宋体字,排版工整,看起来不像出自寻常百姓之手。
信封上,“县纪委监察室(收)”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像是刻意用左手写的,透着一股子小心翼翼的笨拙。
陈国忠戴上老花镜,目光落在信纸上。
信的标题是《关于石桥镇“福运工程劳务公司”涉嫌套取国家工程款项的举报材料》。
没有愤怒的控诉,没有煽情的文字,开篇即是主题,冷静得像一份工作报告。
陈国忠的眉头不自觉地挑了一下。
他继续往下看。
信中详细列出了这家公司的全称、工商注册号,甚至还有注册地址,精确到了石桥镇东头的一条老街。
举报人特意注明,该地址是一处早已废弃的民房,属空壳公司。
法人代表,周铁柱。
后面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石桥镇副镇长赵大强的远房表亲。
陈国忠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一般的举报,只会说某某领导贪污,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