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一次上朝
关灯
小
中
大
公元626年9月中旬,距离渭水之盟刚刚过去大约一周时间,李承乾便收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圣旨,上面明确要求削减东宫各个宫殿的吃穿用度。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东市的街道上,有七八间店铺却显得异常冷清,它们一直紧闭着大门,似乎并没有开业的迹象。
一开始,周围的老百姓们都认为这些店铺的主人可能是因为躲避战乱,而外出未归。
随着时间的推移,半个月过去了,这七八间店铺仍然没有丝毫要开门迎客的意思。
这下子,不仅是普通百姓,就连各大家族的人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要知道,东市可是长安城中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如今竟然有这么多铺子闲置着,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十分诧异。
于是,五姓七望等各大名门望族纷纷派出自己的人手前往长安县衙的互市监(类似于现代的房契、地契买卖公证处)打听消息,想要弄清楚这些至今尚未开门营业的店铺究竟属于谁所有。
毕竟,五姓七望这样的大家族虽然势力庞大,但他们也并不想在这个鱼龙混杂、稍不留意就可能会砸中某个名门望族的东市里强取豪夺。
万一,不小心惹到了某个连他们都不敢轻易招惹的人物呢?更何况,当今圣上李世民此刻正处于盛怒之中,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但经过他们的打听,这几家店铺在渭水之盟前就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太子李承乾。
毕竟,地契上是李承乾的印章。
于是,五姓七望中那些在朝廷为官的人们,都收到了来自家族长老的紧急命令——弹劾太子李承乾! 这道命令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这些官员们惊愕不已。
毕竟,李承乾年纪尚小,还未到需要每日上朝的年龄。
而,家族的命令他们也没法违抗。
原本,按照祖制,李承乾要到12岁时,才需要每天上朝。
但在五姓七望所属官员的弹劾下,9岁不到的李承乾,就这样被召唤到朝堂。
清晨,天还未亮,李承乾的贴身近侍王海和张德便匆匆忙忙地抱着睡眼朦胧的李承乾,来到了东宫的承德殿外。
因为,东宫承德殿是李世民每日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太极宫的立政殿则被李渊霸占着。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东市的街道上,有七八间店铺却显得异常冷清,它们一直紧闭着大门,似乎并没有开业的迹象。
一开始,周围的老百姓们都认为这些店铺的主人可能是因为躲避战乱,而外出未归。
随着时间的推移,半个月过去了,这七八间店铺仍然没有丝毫要开门迎客的意思。
这下子,不仅是普通百姓,就连各大家族的人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要知道,东市可是长安城中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如今竟然有这么多铺子闲置着,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十分诧异。
于是,五姓七望等各大名门望族纷纷派出自己的人手前往长安县衙的互市监(类似于现代的房契、地契买卖公证处)打听消息,想要弄清楚这些至今尚未开门营业的店铺究竟属于谁所有。
毕竟,五姓七望这样的大家族虽然势力庞大,但他们也并不想在这个鱼龙混杂、稍不留意就可能会砸中某个名门望族的东市里强取豪夺。
万一,不小心惹到了某个连他们都不敢轻易招惹的人物呢?更何况,当今圣上李世民此刻正处于盛怒之中,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但经过他们的打听,这几家店铺在渭水之盟前就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太子李承乾。
毕竟,地契上是李承乾的印章。
于是,五姓七望中那些在朝廷为官的人们,都收到了来自家族长老的紧急命令——弹劾太子李承乾! 这道命令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这些官员们惊愕不已。
毕竟,李承乾年纪尚小,还未到需要每日上朝的年龄。
而,家族的命令他们也没法违抗。
原本,按照祖制,李承乾要到12岁时,才需要每天上朝。
但在五姓七望所属官员的弹劾下,9岁不到的李承乾,就这样被召唤到朝堂。
清晨,天还未亮,李承乾的贴身近侍王海和张德便匆匆忙忙地抱着睡眼朦胧的李承乾,来到了东宫的承德殿外。
因为,东宫承德殿是李世民每日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太极宫的立政殿则被李渊霸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