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派系倾轧暗流涌动

关灯
不满。

    我们监测到,在江北一带,近期又出现了几个可疑信号,加密方式很古怪,时断时续,极难捕捉定位。

    处里几个老手都拿它没办法。

    你年轻,脑子活,技术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限期一周,务必找出它的确切位置和活动规律!这可是戴老板亲自关注的要案!”他特意强调了“戴老板亲自关注”,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等着看好戏的意味。

     刘铭章拿起文件扫了一眼,心中冷笑。

    这份所谓的“要案”,他早有耳闻。

    那几个信号确实存在,但经过他之前的初步分析,其加密模式和发报习惯,与已知的中共地下电台特征差异很大,更像是某个外国情报机构或地方军阀设置的商业或政治密电,且信号极其微弱不稳定,定位难度极大,投入大量精力很可能徒劳无功。

    赵德明将此案交给他,分明是想用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刁难他,若他失败,便可借此打击他刚刚建立的威信,甚至向戴笠证明他“不堪大用”。

    “赵副处长,这个任务难度确实很大。

    ”刘铭章面色平静,既未推辞,也未大包大揽,“信号特征模糊,定位困难。

    但我会尽力尝试,组织人手进行密集监测和数据分析,争取有所突破。

    ”“好!要的就是你这份干劲!”赵德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容意味深长,“处里的资源,你可以根据需要调动,我全力支持!”说完,便志得意满地离开了。

    刘铭章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凝重。

    他知道,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危机。

    他不能失败,但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暴露自己真正的能力底线,或者将资源浪费在这个意义不大的任务上。

    他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召集了机要科的几名技术骨干,包括译电员苏晓晚,布置了对江北可疑信号的监测任务,但并未投入全部精力。

    他要求大家按部就班进行常规监测和记录,重点在于收集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而非急于定位。

    他将主要精力,依旧放在对“猫头鹰”及相关异常信号的破译上,只是这一切都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

    同时,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棘手的任务”作为借口,向赵德明申请调阅了一些以往被列为高度机密、与特殊加密信号相关的历史档案,声称是为了寻找破解江北信号的参考模式。

    赵德明为了看他“出丑”,倒也爽快批准。

    刘铭章借此机会,接触到了更多被封存的机密资料,其中一些零散记录,似乎与他正在追查的异常信号存在着某种隐晦的关联。

    这算是意外之喜。

    就在郑耀先与刘铭章各自应对着来自派系内部的明枪暗箭时,戴笠的召见再次不期而至。

    这一次,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戴笠的办公室内,烟雾缭绕。

    他脸色阴沉,将一份报告摔在桌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