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暗潮汹涌

关灯
--- 曹操的大军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携着凛冽的寒气和冲天的尘土,蜿蜒东去,最终消失在鄄城东南方的地平线下。

    喧嚣过后,鄄城并未恢复平静,反而陷入一种更为紧绷的寂静之中。

    这种寂静,源于权力核心的空缺,源于对前方战事的忧虑,更源于内部被暂时压制、如今却开始悄然滋生的种种不安。

     陈暮的工作重心,正式从图籍房转向了程参军直接管辖的核心机要室。

    这里处理的文书,不再是泛泛的地图和数据,而是来自前线的军报、朝廷(许都)的诏令、各郡县的机密汇报,以及与各方势力暗通款曲的密信抄本。

    空气里弥漫着墨臭、火漆味和一种无形的压力。

     荀彧坐镇州牧府,总揽全局,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但眼下的青黑却透露着连日的操劳。

    程昱则像一头警惕的猎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间机要室里,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份文书,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的蛛丝马迹。

    陈暮的角色,是协助程昱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和摘要,将最紧要、最关键的信息提炼出来,直呈荀彧。

     他很快发现,留守的日子远比想象中艰难。

    前线战事并非一帆风顺,吕布骁勇,曹军初战受挫,军报中的语气日渐凝重。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后方: 粮草筹措进展缓慢,各地大族虽表面应承,却多以各种借口拖延、减少捐献;原本就已捉襟见肘的库存,因要优先保障前线,使得鄄城及周边的军粮配给开始出现短缺迹象,军心民心中悄然滋生着怨气; 来自北面袁绍方向的边境摩擦报告明显增多,虽未爆发大规模冲突,但那种步步紧逼的试探,让人感到强烈的威胁; 而最让程昱和陈暮绷紧神经的,是几份关于兖州内部某些故吏、名士私下聚会、言论反常的密报。

    这些密报来源模糊,内容隐晦,却都隐约指向一个名字——边让。

    那个因非议曹操而辞官归隐的名士,他的影响力似乎并未因其远离朝堂而消散,反而在某种不安的空气中,如同水渍般慢慢扩散。

     陈暮清晰地记得自己之前那份关于边让言论的摘要。

    如今看来,那并非杞人忧天。

     危机首先以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爆发了——粮荒。

     这日,陈暮奉命前往鄄城内的常平仓核查军粮发放记录。

    尚未走近,便听到仓场方向传来阵阵喧哗和哭喊。

    他心中一紧,加快脚步。

     只见仓场外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大多是老弱妇孺,也有不少面带菜色的军属。

    他们手中拿着破旧的麻袋或瓦罐,眼神绝望地望着紧闭的仓场大门。

    几名仓吏躲在门后,面色惶恐,透过门缝向外张望。

    一群维持秩序的兵卒手持长戟,组成人墙,奋力阻挡着试图向前拥挤的人群,呵斥声、推搡声、哀求声、孩童的啼哭声混杂在一起,场面几近失控。

     “军爷,行行好!家里已经断炊两天了!” “俺男人随曹公去打吕布了,你们不能看着俺们饿死啊!” “不是说仓里有粮吗?为何不发!” 陈暮挤过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