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暗室微光
关灯
小
中
大
---
二月初三,大司农府。
陈暮抱着厚厚一摞账册,安静地坐在偏堂的榆木算桌前。
窗外细雨绵绵,将初春的许都笼罩在一片迷蒙水汽中。
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书吏们低沉的报数声交织,构成官署特有的韵律。
他今日奉程昱之命,前来核对去年军粮调拨账目。
明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司空府要统筹今年军需,需厘清旧账。
但陈暮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斜对面那个伏案疾书的身影——大司农丞周忠。
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
一个年近五旬的清瘦文官,鬓角已染霜色,握笔的手指因常年拨算盘而略显变形。
“陈参军,请看这笔。
”一个书吏捧着账册过来,指着其中一条记录,“去岁十月,拨往兖州大营的粟米,账目与仓廪出库数差了三十斛。
” 陈暮接过账册,仔细核对。
这笔差额不大不小,恰好在容易被忽略的范围内。
他抬眼看向周忠:“周大人,这笔差额是何缘故?” 周忠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单片眼镜——这是西域传来的稀罕物。
他的眼神透过镜片,平静无波:“回参军,去岁秋雨连绵,兖州道上多有损耗。
按制,三十分之一的耗损在准许之列。
” 理由无懈可击。
陈暮点头,提笔批注:“损耗属实,准予核销。
”笔尖在竹简上划过,发出沙沙声响。
但他注意到,在他批注时,周忠扶眼镜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入夜,雨势渐大。
陈暮回到司空府向程昱复命。
“周忠很谨慎。
”陈暮将整理好的账目异常点逐一说明,“所有问题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多算是经办不力,构不成罪证。
” 程昱在昏暗的油灯下擦拭着一把匕首,刃口寒光流转:“若是能被你一天就抓住把柄,他也活不到今天。
”他放下匕首,取出一封密信,“看看这个。
” 陈暮展开密信,瞳孔骤缩。
这是安插在大司农府的暗桩送来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周忠近三个月来的异常举动——多次在深夜独自查阅某些特定年份的皇室用度档案,并与几名早已致仕的老臣有过秘密往来。
“他在查永汉元年的旧账。
”
陈暮抱着厚厚一摞账册,安静地坐在偏堂的榆木算桌前。
窗外细雨绵绵,将初春的许都笼罩在一片迷蒙水汽中。
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书吏们低沉的报数声交织,构成官署特有的韵律。
他今日奉程昱之命,前来核对去年军粮调拨账目。
明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司空府要统筹今年军需,需厘清旧账。
但陈暮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斜对面那个伏案疾书的身影——大司农丞周忠。
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
一个年近五旬的清瘦文官,鬓角已染霜色,握笔的手指因常年拨算盘而略显变形。
“陈参军,请看这笔。
”一个书吏捧着账册过来,指着其中一条记录,“去岁十月,拨往兖州大营的粟米,账目与仓廪出库数差了三十斛。
” 陈暮接过账册,仔细核对。
这笔差额不大不小,恰好在容易被忽略的范围内。
他抬眼看向周忠:“周大人,这笔差额是何缘故?” 周忠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单片眼镜——这是西域传来的稀罕物。
他的眼神透过镜片,平静无波:“回参军,去岁秋雨连绵,兖州道上多有损耗。
按制,三十分之一的耗损在准许之列。
” 理由无懈可击。
陈暮点头,提笔批注:“损耗属实,准予核销。
”笔尖在竹简上划过,发出沙沙声响。
但他注意到,在他批注时,周忠扶眼镜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入夜,雨势渐大。
陈暮回到司空府向程昱复命。
“周忠很谨慎。
”陈暮将整理好的账目异常点逐一说明,“所有问题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多算是经办不力,构不成罪证。
” 程昱在昏暗的油灯下擦拭着一把匕首,刃口寒光流转:“若是能被你一天就抓住把柄,他也活不到今天。
”他放下匕首,取出一封密信,“看看这个。
” 陈暮展开密信,瞳孔骤缩。
这是安插在大司农府的暗桩送来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周忠近三个月来的异常举动——多次在深夜独自查阅某些特定年份的皇室用度档案,并与几名早已致仕的老臣有过秘密往来。
“他在查永汉元年的旧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