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实力壮大

关灯
和恐惧咽下,跪地叩谢少爷再生之恩。

     工坊深处,风箱的轰鸣、锻锤的敲打、流民劳作的号子,汇成一股低沉而充满力量的交响。

     与此同时,米仓山崎岖的古道上,景象却是另一番天地。

     张家的运粮车队沿着山道蜿蜒前行,车辙里不可避免地洒落了些许粟米。

     这微乎其微的恩赐,却引得路边枯草丛中匍匐的饥民疯狂争抢,甚至为了一粒米而扭打撕咬。

     胜武站在车辕上,冷眼扫视着这群衣衫褴褛、眼冒绿光的人,手中的皮鞭指向人群,声音毫无波澜:“有力气能抡大锤、扛木料的,站左边! 会点手艺,比如打铁、木工、泥瓦的,站右边!快!别磨蹭!” 人群一阵骚动,被求生欲驱使着本能地分流。

     妇孺老弱则被另一管事引导着走向几辆堆满草席、麻绳和粗布的大车,他们将被安排去纺纱、编织和制硝这些相对轻省但同样重要的活计。

     人群中不时传来骨肉分离的哭喊,一个瘦小的女孩死死抓住父亲的裤腿,那汉子满脸污垢,眼中含泪却狠心掰开女儿的手,将她推向妇孺队列:“囡囡听话,跟着去有饭吃...” 女孩被一个面容和善但眼神警惕的妇人拉走,喂了一口稀粥,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才渐渐变成压抑的抽噎。

     “少爷,米仓山道那边,新接收的流民总数已过三千,其中青壮约莫一千二百人。

    ” 胜文向张行汇报,展开的名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新丁的姓名和简单技能,“按您的吩咐,老弱妇孺分入制硝、纺纱、编织;孩童集中在东厢识字,教规矩和算法。

    ” 张行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份在乱世中挣扎求存的力量,如今正源源不断地汇入他的掌控,充实着他的工坊和未来的武装。

     暮色渐浓,三骑快马如离弦之箭,分驰东北(府城方向)、西北(陕甘方向)、正南(工坊深处与米仓山道)。

     张顺勒马于高岗,回望广元城垛在夕阳下投下的长长阴影,他腰间皮囊里,那份措辞冷酷的密令字字清晰:“陕乱已炽,周某若动,格杀勿论。

    ” 几乎在快马出城的同时,县衙后角门悄然溜出一个挑着空粪桶的老汉,他步履蹒跚,走向城外乱坟岗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块沾着污物的蜡丸被紧紧攥在手心——这是周文博在绝望中最后的挣扎。

     他曾试图重金收买县衙外围,一个负责倒夜香的伙夫赵二。

    但赵二胆小怕事,此前只敢传递些模糊不清的消息。

     这次,蜡丸里是他用血写下的求救密信和知府手谕的关键内容,赌的就是张行对这等卑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