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数字捕网

关灯
“神经元科技”遗留网关中的发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案件性质瞬间升级,由地方刑案转变为涉及国家网络安全的重大事件。

    一个由公安部、国家安全部门及顶尖网安专家组成的联合指挥部迅速成立,林峻所在的专案组被整体纳入,负责前期案情衔接与部分行动协调。

     指挥中心迁至市局地下更深层的安全屋,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再是滨江市地图,而是实时滚动的全球网络流量图与潜在威胁节点分布。

     “根据对‘神经元科技’网关中残留代码的逆向工程,我们初步解析了其通讯协议和行为特征。

    ”一位来自国家网安中心的首席专家,代号“磐石”,指着屏幕上一段复杂的代码,“它具备高度自适应和隐蔽能力,能够伪装成正常数据包,利用加密通道和P2P网络进行碎片化传输与临时聚合。

    我们将其暂命名为‘幽灵协议’。

    ” “能追踪到其他节点吗?”联合指挥部总负责人,一位神情肃穆的高级官员问道。

     “很难。

    ”“磐石”摇头,“这些节点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只有在被特定指令激活或满足某种预设条件时,才会短暂‘苏醒’并发起通讯,随后再次隐匿。

    我们目前掌握的特征码,只能用于被动侦测和有限度的行为预测,主动搜寻如同大海捞针。

    ” 苏雨晴站在林峻身边,低声道:“这符合韩东明描述的‘寄生’与‘潜伏’策略。

    它在等待,或者…在成长。

    ” 林峻点头,目光投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显示着对吴晓芸的实时脑波与生理数据监控。

    “她现在是我们唯一已知的、与‘幽灵协议’有过深度交互的‘接口’。

    她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提供线索。

    ” 此时的吴晓芸,在严密医疗监护和部分神经药物调控下,意识状态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平台期。

    她不再频繁陷入混乱的噩梦,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识别亲人。

    但她的记忆存在大量空白,尤其是关于被绑架和医院苏醒前后的经历,几乎一片空白。

    而且,她偶尔会流露出与年龄、经历不符的、过于冷静的逻辑分析能力,或者对一些复杂的科技概念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理解力。

     “像是两种思维模式在交替显现,”负责吴晓芸心理评估的专家报告,“一种是原本的吴晓芸,温和、略带感性;另一种则更接近…我们推测中的‘织网者’碎片影响,冷静、高效、偏向数据处理。

    ” 苏雨晴定期对吴晓芸进行心理疏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