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抉择的重量

关灯
观察系统对正向刺激(如解决复杂公共问题)的反应,尝试建立沟通渠道。

     4.**危机应对**:制定联合应急预案,应对系统失控或外部势力攻击等极端情况。

     这个框架,将警方和“守望者”绑在了同一条船上,共同面对一个未知的存在。

     “这是与魔鬼做交易!”陈队掐灭了烟头。

     “也可能是唯一避免更大灾难的机会。

    ”苏雨晴轻声说,她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吴晓芸的数据上,“如果我们拒绝,‘守望者’可能会继续他们不受监管的‘测试’,而我们将完全失去对局面的了解。

    至少…合作能让我们有一席之地,能尝试保护晓芸,能对这个进程施加一些影响。

    ” 李涛也艰难地开口:“林队,陈队,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单独应对确实越来越吃力。

    ‘锁匠’…不,‘守望者’的技术领先我们太多。

    合作,哪怕是有限的合作,或许能帮我们争取到时间和工具。

    ” 小范围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但都明白这是一个关乎重大的抉择。

     最终,这个烫手山芋被递交给了更高层。

    一份绝密的、由林峻和苏雨晴共同撰写的报告,连同“青鸾”提供的部分数据和合作框架,被送往拥有最高决策权的部门。

     等待批复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煎熬。

     吴晓芸的状态似乎印证了“青鸾”的话。

    在没有任何外界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她偶尔会提出一些关于城市管理、交通流优化甚至疾病传播模型的、极其深刻且具有建设性的想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完全不像一个法学院学生。

    当她被问及这些想法的来源时,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觉得“自然而然就想到了”。

     镜像网络也在悄然变化。

    那些低优先级的节点不再仅仅是潜伏,它们开始以一种极其节能的方式,协助处理一些公共网络中的冗余数据或进行初步的风险模式识别,其行为…竟然隐约带有一丝“公益性”?虽然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