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信任的裂痕

关灯
“青鸾”那条语焉不详的警告,像一根刺扎在林峻心里。

    在紧张筹备对“破晓”行动的同时,他不得不分神思考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更意想不到的方向”?是指镜像网络内部可能产生的未知异变?还是指“守望者”组织本身可能存在分歧或隐藏议程?亦或是…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势力在暗中窥伺? 他召集团队核心成员,包括苏雨晴和李涛,再次审视与“守望者”合作以来的所有细节。

     “从技术共享到联合实验,再到提供‘破晓’的情报,‘青鸾’似乎一直在推动事态发展,引导我们的注意力。

    ”苏雨晴梳理着时间线,“她强调风险,但也不断展示镜像的‘价值’和‘潜力’,甚至在实验受阻后,依然建议我们关注其进化。

    ” 李涛提出疑问:“会不会‘破晓’这次的攻击,本身也在‘守望者’的预料甚至…算计之内?他们想借‘破晓’的手,来刺激镜像网络,加速其进化,或者测试其在压力下的反应?” 这个推测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守望者”为了他们的“观察实验”,不惜利用甚至纵容“破晓”这样的危险组织,那么他们的伦理底线就值得重新评估。

     “我们需要核实‘青鸾’提供的情报,”林峻决定,“特别是关于‘破晓’藏身地的信息。

    ” 他动用了另一条完全独立于“守望者”信息渠道的、更高密级的国际刑警联络线,对“青鸾”提供的几个坐标进行交叉验证。

     验证结果很快返回:坐标准确,“破晓”几名核心成员确实藏匿其中。

    情报本身没有问题。

     但这并未完全消除林峻的疑虑。

    情报准确,反而可能意味着“守望者”对“破晓”的了解深入得可怕,甚至可能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针对“破晓”的跨国联合收网行动按计划展开。

     行动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几乎像是对方放弃了抵抗。

    “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