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参王换万元,购得海东青。

关灯
坦诚地说:“说实话,这株参王,放在我们这里,是明珠暗投。

    若按我们国营的最高标准走…只能按克算。

    ”他伸出四根手指,“一克,四百块。

    这已经是阿城,甚至整个松花江地区能给的最高价了。

    再高,我这边账目根本走不通,也没这个权限。

    ” 闵政南沉默。

    这个价格,比他预想的要低很多。

    但他听明白了经理话里的潜台词:国营渠道规矩多,限制大,想拿天价,得走更野的路子。

    但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和安全的交易渠道! 经理似乎看出他的犹豫,补充道:“我可以用公司的精度天平给你称重,开正式收据。

    钱,可以当场付清。

    这个价,虽然委屈了这宝贝,但胜在安全、快捷、没有后顾之忧。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闵政南的目光扫过那株静静躺在红布上的老参,又扫过经理那张带着诚恳和无奈的脸。

    靠山屯那头等待着的海东青!时间,他拖不起!他赌不起! “称重吧。

    ”闵政南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决断。

     经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好!”他立刻指挥收购员取来精密的戥子秤(一种小型精密天平),小心翼翼地托起老参,放在秤盘上。

    小小的砝码不断增减,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净重…二十三克!”收购员报出数字,声音带着惊叹。

     经理迅速心算:“二十三克,每克四百,合计…九千二百块整。

    ”他看向闵政南,“同志,确认无误?” 闵政南点头:“无误。

    ” “开票!”经理果断下令。

    收购员立刻在正式的收购单据上奋笔疾书,盖上鲜红的公章。

    经理亲自从后面保险柜里取出厚厚九沓崭新的“大团结”(每沓一千元),又数出二十张散票,整整齐齐码放在柜台上,推给闵政南:“九千二百块,请点收。

    另外三株五叶参,年份浅,品相尚可,按之前说的,一株三百,三株900,共计元。

     闵政南没有点数,他相信在这种地方,对方不敢在钱上动手脚。

    他当着经理的面,将柜台上的钱连同那张收据,一股脑塞进背篓里(实则在接触瞬间意念一动,全部收入次元空间)。

    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只是随便一塞。

     经理和收购员看着他这“粗鲁”的动作,眼角都抽搐了一下,但没说什么。

     “另外,”经理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阿城区国营药材公司经理——周国栋”,“同志,以后如果还有…嗯…山里的好货,可以直接来找我。

    价格,保证公道。

    ” 闵政南接过名片,看了一眼,随手揣进兜里:“谢了。

    ”说完,他背起空瘪的背篓,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留恋。

     他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在阿城多看一眼。

    他辨认了一下方向,迈开步子,朝着靠山屯的方向疾行而去。

    脚步沉稳有力,带着一种目标明确的急迫。

     几十里山路,在他强化过的体魄下,不过两个多小时的脚程。

    靠山屯那熟悉的、带着牛粪和柴火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闵政南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走向屯子最东头,那座被高大榆树环绕、门口拴着一条凶猛大黄狗的独立小院——老金头的家。

     “汪!汪汪!”大黄狗看到陌生人,立刻狂吠起来,挣得铁链哗哗作响。

     老金头那矮壮的身影闻声从屋里钻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烟袋锅子。

    看到闵政南,他那张布满风霜的老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眼神锐利地扫过他空瘪的背篓:“来了?钱,凑够了?” “凑够了。

    ”闵政南言简意赅,伸手进怀里(空间),直接掏出两沓厚厚的、用牛皮筋扎好的“大团结”,整整二十沓,每沓一百元,合计两千元整!他毫不犹豫地递到老金头面前。

     老金头浑浊的老眼在看到那厚厚两沓钱时,瞳孔猛地一缩!他伸出粗糙如同树皮的手,接过钱,没有点数,只是用手指捻了捻厚度和崭新的手感,又掂了掂分量。

    他那张向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复杂的、带着赞赏和感慨的笑意。

     “好小子!有种!讲信用!”老金头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江湖气,“老头子我活了大半辈子,就喜欢跟说话算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