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试着找找窗户

关灯
口的瞬间,感觉无比干瘪。

     他强迫自己放缓语速,目光诚恳地迎向每一位老师,不是背诵,而是交流。

     他简单提到了家乡那条滋养了他想象力的大河,提到了为什么渴望用影像讲故事。

     他看到中间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微微抬了下眉毛,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开场,像是一脚踩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河面上,总算没有跌倒。

     自我介绍完,旁边的助考拿过来一个抽奖箱子,让许昊抽! 题目抽签抽到了:“一把钥匙,一张过期的工作证,和一句‘快走’。

    ” 瞬间,许昊的大脑像被投入一块巨石,思绪翻腾。

     他闭上眼睛,几秒钟内,无数画面闪过: 黄昏的旧工厂、慌张的背影、尘封的秘密…… 他选择了一个关于父子传承与时代遗忘的故事,聚焦在一个老工人试图用过期的工作证,打开一座即将被拆除的厂门,门内是他一生的信仰,而门外是催促他“快走”的推土机。

     他叙述时,尽量用细节填充:工作证上模糊的照片、钥匙插入锁孔时生涩的触感、那句“快走”背后包含的无奈与决绝。

     他注意到有两位老师在快速记录。

     这一题,考验的是脑海中的风暴能否凝结成有形的雨滴,落下来,打湿听者的心。

     说完这个故事,许昊有点心虚! 坐在旁边的一位老师问: “如何看待网络正在摧毁这一代人的专注力?” 这是个热点话题,容易陷入陈词滥调。

     许昊没有立即反驳或赞同,他停顿了两秒,组织语言: “我认为,不是工具摧毁了我们,而是我们如何选择工具。

    网络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有人用它剪断了专注力的绳索,也有人用它剪出了创意的新芽。

    问题的核心,或许不在于剪刀本身,而在于拿剪刀的手,和手背后的大脑……” 他引用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既承认了问题,也指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看到那位最年轻的女老师轻轻点了点头。

     这一关,他亮出了自己思想的棱角,不求完美,但求真实与独特。

     “许昊,如果你落选了,你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像一根柔软的针,直刺内心。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