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铁西鬼楼(1)

关灯
铁西这地方,早年间是真红火。

    大烟囱跟插在天上的铁筷子似的,白天冒黑烟,把云彩染成灰扑扑的旧棉絮;晚上冒红火,映得半边天通红,像谁泼了桶猪血。

     机器轰隆声能盖过火车鸣笛,连墙根下的蛐蛐都得扯着嗓子叫,不然压根听不见自个儿的声儿。

    那会儿没什么“鬼楼”的说法,只有“老工房”——红砖砌的,墙皮厚得能挡子弹,六层。

     没电梯,楼梯是水泥的,踩上去“咚咚”响,声儿能传到三楼。

    墙缝里嵌着的细沙,都是钢厂吹过来的铁砂,用磁铁一吸,能粘起一层黑末子,像撒了把芝麻,蹭在裤腿上,拍都拍不掉。

     咱要说的这栋,在铁西最犄角旮旯的地方,挨着早年间的炼钢厂。

    厂门口那对石狮子,耳朵都被钢水溅出的火星烫得坑坑洼洼,远远瞅着像长了满耳朵的燎泡。

    楼是五十年代盖的,给钢厂的工人住,那会儿叫“幸福楼”。

     楼前有棵老槐树,树干得两人合抱,夏天开起花来,香得能飘半条街,树下总摆着三五个小马扎,老头们在这儿下棋,棋盘是用粉笔画在地上的,楚河汉界被踩得模糊不清;娘们儿在这儿纳鞋底,线绳穿过布面的“嗤啦”声,混着孩子们的吵闹,闹得像一锅滚水。

     可谁也没想到,这“幸福”没续上多久,就成了扎在铁西人心里的一根刺,拔不掉,碰着就疼,连下雨天都能感觉到那股子钻心的凉。

     最早出事儿,是1976年。

    那年夏天特别热,知了叫得人烦躁,柏油路晒得能粘住鞋底,冰棍儿刚出摊就化一半,糖水顺着竹棍往下滴,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三楼住的老王头,是钢厂的老锻工,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手上全是老茧,黄黑相间,能一拳砸碎青砖。

    他有个习惯,每天天不亮就去厂里,几十年雷打不动,厂里的考勤表上,他的名字后面永远是红勾勾。

     那天后半夜,整栋楼的人都听见他在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