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关灯
刘邦唏嘘不已。

     他是最能理解朱棣此刻心情的人。

     毕竟当初秦念就把他编造的神异全部拿出来说了一遍。

     好消息是恒儿虽然也编造神异,但好歹没编造外貌上的神异。

     “难道秦念是已经挖出了朱元璋的尸骨,发现并无奇骨一事?” 刘邦此言,是因李世民话题时,秦念以朱元璋陵寝被水淹一事,迫使明朝皇帝承诺陵寝从简。

     如今已过去一个月,秦念应是已按照承诺,将朱元璋的尸骨妥善安葬。

     【秦念:经过朱棣的努力神化,你朝百姓认为你应该长成他描述的那般神异,于是此后你的画像变成了——】 【朱元璋:……】 秦念这刻意的停顿,让朱元璋心知他的画像一定出了大问题。

     于是再次怒视太子。

     朱棣:“……” 【秦念:鞋拔子脸。

    】 【朱元璋:???】 朱元璋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鞋拔子脸”。

     这疑惑既是因为不知,也是心知这绝非好词。

     【刘彻:何谓鞋拔子脸?】 卫青继续婉言相劝。

     “朕未曾改史,有何不能言?” 政事相关也就罢了,刘彻确实得担忧明朝的过错与儒家有关,稍有不慎就会牵连自己。

     但此时秦念说道的是朱棣为粉饰造反篡位而改史。

     刘彻未曾改史,自是能理直气壮予以嘲讽。

     “陛下,明帝亦是后世皇帝,此前还详谈制造楼船之事。

    此时与之交恶,倘若再有事务需要询问明帝,就难以得其详解。

    ” 卫青只得再次提及楼船之事,寄望于陛下依旧会因此慎言。

     “朱元璋朱棣所知,秦念亦知;他们不答,秦念自会作答。

    ” 刘彻是领楼船之情,但他数次忍下讥讽朱祁镇,已然偿还此情。

    难道还要因为区区楼船,此后就只能保持缄默不成? 卫青知陛下心意已决:“陛下圣明。

    ” 确定陛下俨然是以讥讽其他皇帝为乐,卫青也只得退而求其次: 后世皇帝中,就以那位秦皇最为促狭,只要陛下不是与她争执,他就无需再劝。

     【秦念:就是整张脸非常狭长,下巴向前异常突出,比上颚长出一寸多,宛如一个鞋拔子——哦,也叫猪腰子脸。

    】 【刘彻:哈哈哈……】 发出笑声的远不只是刘彻。

     只是其他皇帝多少都有了心理准备,没有让笑声现于天际。

     【朱元璋:朱!棣!!】 【朱棣:父皇面如满月,绝非这般模样,乃是后世误传!】 太子朱棣深感绝望。

     他知道父皇处置不了这个未来的朱棣,但能处置他。

     朱元璋的确是怒火中烧。

     老四篡位也就罢了,篡位之后改史却反过来牵连他这个开国皇帝! 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秦念:为了迎合明帝对太祖的神化,大明画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神化力度,比如说把刘邦左股上的七十二黑子画在你的脸上。

    】 有种说法,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现存的画像中多为面部圆润、五官匀称的形象,鞋拔子脸应是清人对明太祖的抹黑。

     但嘉靖年间进士的官员张瀚《松窗梦语》中有这么一段: “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

    ” 这就足以说明在明时,明太祖在民间就已经“变了模样”。

     也有人觉得鞋拔子脸是朱元璋的审美。

     根据成化年间进士陆容《菽园杂记》的记载,是朱元璋不喜欢写实风,只嘉奖了“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的画工,并将这幅画“传数本以赐诸王”。

     但朱元璋喜欢的是“加穆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