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关灯
功绩,他也说不出来。

     看到瞻基之言几乎与他的话同时现于天幕,朱高炽更是欣喜。

     太子爱他! 【秦念:“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 看朱棣得瑟的时候,秦念就很想说出“结盟”是怎么结的。

     《明史》记载,朱棣是“诡言穷蹙来求救”,于是朱权迎他入城。

     朱棣装作起兵是不得已,求朱权代他起草奏章向朱允炆谢罪,实则是让朱权失去疑心不加防备。

     朱棣的部下埋伏在城外,又有吏士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

     之后朱棣辞别,朱权到郊外践行。

     这时燕军里应外合,杀守将朱鉴,朱权的妃妾世子都被朱棣抓了,朱权不得不为朱棣所用。

     朱棣还欺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结果朱棣即位后,只是把朱权封在了南昌。

     《明实录》的记载是朱棣直接突袭大宁。

     大概也是想到大宁城一时半刻破不了,于是打了个补丁: “上引数骑循绕其城,适至西南隅而城崩,上麾勇士先登,众蚁附而上,遂克之”。

     也就是朱棣骑马绕城巡视时,恰好到西南角,恰好这个位置的城墙突然塌了,于是大宁就被攻克。

     不仅“逻辑通”,还顺带给自己编造一波“天命所归”。

     至于二者哪个更可信—— 反正秦念不相信城墙突然塌了这种“神奇事件”。

     但秦念看朱允炆的时间刚好是派李景隆带五十万攻燕国,她不确定这个时间朱棣有没有拿下大宁。

     这时候把朱棣干的缺德事抖出来,就有可能导致剧本里的宁王朱权拒绝“结盟”,秦念只能跳过不提。

     【朱棣:这还得多谢你将朕之三子送归北平。

    】 【朱允炆:……】 朱允炆嘴唇颤抖,悔怒交加。

     当初他调离许多燕府护卫以削弱燕王,又调徐凯到临清,耿瓛到山海关,而张炳、谢贵在北平城内策应,随时准备对燕王动手。

     这时燕王称病情严重,乞求让三子归燕。

     齐泰建议他立即收押燕王三子,黄子澄却说应该把朱高炽三人送回,以免燕王生疑。

     结果遣返这三人没多久,燕王就起兵造反。

     这朱高炽竟以万人守住了北平! 【秦念:三个质子不捏在手上,居然觉得把他们放回去可以让朱棣不起疑心——你究竟在做什么梦,觉得连削数王之后,朱棣不会怀疑你想对他动手?】 【朱允炆:……】 朱允炆脸色惨白。

     是啊,他之前究竟在想什么。

     为什么会觉得遣返这三人能够打消朱棣的疑心? 在朱棣以病重为由乞求三子返回藩地时,他就该想到燕王将反! “除了装出来的孝顺外一无是处的蠢物。

    ” 朱允炆颓然。

     他已无颜面对天下人,也无颜继续追问兵败事由。

     【朱允炆:……朕要禅让燕王朱棣。

    】 十日前他看到了以前的话题。

     也看到了李旦是如何禅让于李隆基。

     【系统:检测到嘉宾组成员“朱允炆”禅让“朱棣”。

    】 【系统: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朱棣。

    】 【朱棣(40):嗯?】 燕王朱棣此前就猜到朱允炆有可能会禅让。

     但他没想到朱允炆禅让得这么快。

     应是这后世秦皇说话确实过于难听,他这个侄子撑不住。

     朱允炆长这么大,恐怕也就这十一日被如此辱骂。

     换做是朱棣,不管被人怎么骂,他都不可能有禅让的想法。

     【朱棣:朕竟是能与二十二年前的自己对话。

    】 这话出现之后,朱棣才发现一些不同: 他的名字后面没有加上年龄。

     当初李旦禅让之后,是两个李隆基的名字后面都有年龄。

     或是“常驻”的缘故。

     【秦念:朱允炆这心理素质也忒差了。

    】 话是这么说,但秦念知道这是剧本设定。

     朱允炆一朝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