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返乡

关灯
,轩之。

    提灯鱼归乡是很美丽的场面哟。

    ” 元曜正发愁不知道怎样上去,一阵夜风吹过,卷落了一树绯桃花。

    绯桃花瓣化作阶梯,从元曜的脚边延伸到屋顶。

     元曜踏着花梯上去了。

     元曜在白姬身边坐下。

     白姬指着东方天空,对元曜笑道:“看,鱼正提着灯回故乡呢。

    ” 元曜循着白姬所指望去,不由得张大了嘴。

    一盏盏灯笼连出一条线,蜿蜒在长安的夜空中,仿如璀璨的银河。

    星罗棋布的灯火如繁星,非场灿烂、绚美。

     元曜道:“它们是回扶桑去吗?” 白姬点头,“是。

    ” “余兄也在其中吗?” “最亮的一盏灯火,是余先生的。

    ” 元曜努力寻找最亮的一盏灯火,但是每一盏灯火都很明亮,他无从比较。

    想到余润芝就在其中,正在离去,他心中有些惆怅,“以后,再也见不到余兄了,让人有些悲伤。

    不过,他能够回到日夜思念的故乡,也是一件值得替他开心的事情。

    ” 白姬安慰元曜,道:“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相逢、离别。

    人与人如此,人与地方也如此,豁达一些,能够更快乐。

    ” “白姬,人终归是要回故乡的吗?” “嗯,故乡,与一生客居的地方,经过的地方不一样,人终归是要回故乡的。

    ” 元曜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白姬问道:“轩之在想什么?” 元曜道:“小生在想小生将来老了,死了之后,会回到哪里。

    小生出生在长安,三岁时随父亲迁往襄州,一直生活在襄州,但小生的祖籍却在利州。

    白姬,小生将来该回哪里?” 白姬道:“既然轩之不知道该回哪里,那就跟我一起回海市吧。

    我提一盏灯,轩之提一盏灯,我们朝东方游去,一直游到海天尽头,就是海市了。

    ” 元曜冷汗,道:“这个……小生体力不济,游不了那么远,小生还是游回比较近的襄州吧。

    ” 夜空中的提灯鱼缓缓东去,渐行渐远。

     白姬道:“轩之,唱一首歌吧,算是为余先生送行。

    ” 元曜想了想,唱道:“三月清明,有鱼提灯;东渡故里,携手同行。

    三月清明,有鱼提灯;星河灿烂,落叶归根。

    ” 渐渐的,东方夜空月朗星稀,已经没有提灯鱼了。

     白姬、元曜坐了一会儿,就下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元曜打开缥缈阁的大门,看见门口放着一个大包袱,一幅卷轴画。

     元曜左右四望,没有人。

     元曜想了想,把包袱和卷轴画拿进了缥缈阁,放在柜台上。

    包袱里不知道装的是什么,非常沉重,他提的很吃力。

     元曜好奇地打开卷轴画,不由得吃了一惊。

    画上是一座山野中的庄院,布局陈设都不是大唐的风格,庄院中有几名艳丽的扶桑女子,或者对镜梳妆,或者翩跹起舞。

     元曜认得这座庄院,正是当归山庄。

    元曜也认得画中的扶桑女子,正是他第一次去当归山庄时,在宴会中看见的女子们。

     元曜的目光下移,画图的落款处赫然写着:大川直人。

     原来,当归山庄是余润芝的一幅画。

    那么,他夜宿在当归山庄中,其实是夜宿在荒郊野外,怪不得会感染风寒。

    不过,余润芝昨晚已经走了,这幅画和包袱是谁送来的? 仿佛回答元曜一般,白姬的声音从元曜身后传来,“应该是宝明师傅送来的。

    ” 元曜回头。

     白姬穿戴整齐,笑吟吟地站在走廊边。

     “宝明师傅?那位去年已经死去的,每晚替余兄提灯照画的僧人?” “是。

    ”白姬点头。

     元曜问道:“宝明师傅送画和包袱来干什么?包袱里是什么?” “大概是受余先生的嘱托送来的吧。

    包袱里是余先生给缥缈阁的报酬。

    ”白姬笑道。

     白姬走到柜台边,打开包袱,一大堆金条闪花了元曜的眼睛。

     这些金条,让元曜想起了余润芝第一次来缥缈阁买纸笔时,给他的那一根。

     白姬笑道:“啊哈,真漂亮,我最喜欢金色了。

    轩之,数一数,是不是二百七十五根。

    数完之后,放入仓库。

    ” 元曜惊呼道:“一个纸灯笼一根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