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纸业行会初奠基

关灯
卢植的资助和提醒,赵云和蔡琰没有再贸然去市集摆摊,而是租下了一个位置相对僻静、带个小院子的民居暂时安顿下来。

     “师姐,卢先生让我们借势而为,徐徐图之。

    你觉得,我们这第一步,该怎么走?”赵云虚心求教。

    经过这么多事,他越发觉得蔡琰的脑子比他的枪好使。

     蔡琰早已胸有成竹:“赵师兄,我们如今资金稍宽裕,不必再像在真定那般零敲碎打。

    当务之急,是两件事:第一,设法购买原料和工具,先小规模恢复造纸,确保技术熟练,并尝试优化。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需结交此地有影响力的文人或书商,为我们的纸打开销路,同时探听消息。

    ” “结交文人书商?”赵云挠头,“咱们人生地不熟的,怎么结交?” 蔡琰微微一笑,从书箱中取出一份她沿途默写整理的部分书稿:“凭这个。

    ” 那是她凭记忆默写的一些经典文章的精彩段落和她自己的些许批注,字迹娟秀,见解独到。

    “文人雅士,多以文会友。

    我们可以借此,先打入本地的文士圈子。

    ” 赵云恍然大悟,不由得伸出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师姐,你这简直就是……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说干就干。

    蔡琰负责“文化输出”,凭借其渊博学识和一手好字,很快通过代写书信、品评文章等方式,与安平镇几位颇有声望的老秀才和书肆老板建立了联系。

    她并未急于推销纸张,而是先以才学示人,渐渐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赵云则负责“后勤保障”,他利用卢植赠与的资金,悄悄采购了所需的竹材、石灰等原料和一些简易工具,在小院里搭起棚子,开始尝试小批量恢复造纸。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顺利很多,造出的竹纸质量甚至比在常山时还有所提升。

     时机成熟后,蔡琰“无意间”向一位相熟且人品可靠的书肆老板——李掌柜,展示了用竹纸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