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卫仲道心生爱慕

关灯
蔡府的宴会设在后花园的“览翠轩”中。

    虽说是“小宴”,但能被蔡邕邀请的,无不是洛阳文坛翘楚、清流名士。

    当蔡邕带着蔡琰步入轩中时,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久闻其名、却鲜少见其面的蔡家才女身上。

     今日的蔡琰,褪去了在纸坊时的朴素,换上了一身淡青色的曲裾深衣,发髻轻挽,只簪一枚素玉簪,略施粉黛,却越发显得气质清雅,风姿绰约。

    她从容地跟在父亲身后,面对众多审视的目光,不卑不亢,微微颔首致意。

     “伯喈公,这位便是令嫒吧?果然气质不凡!”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抚须赞道,他是大名鼎鼎的经学家郑玄。

     “早闻蔡姑娘才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另一位中年文士也笑着附和。

     蔡邕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向众人介绍道:“正是小女琰儿。

    性子顽劣,不谙世事,让诸位见笑了。

    ”虽是谦辞,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蔡琰上前一步,向众人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蔡琰见过诸位世伯、先生。

    ” 落座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近日名声大噪的“云琰纸”上。

    蔡邕便让蔡琰将带来的纸张分与众人品评。

     这些文坛泰斗、鉴赏大家,眼光何其毒辣?他们仔细验看纸张,又亲自蘸墨试写,无不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色。

     “妙哉!此纸细腻滑润,吃墨极佳,墨色乌亮且不晕染,确是纸中上品!”郑玄率先赞叹。

     “更难得的是,此纸韧性十足,反复折叠不易断裂,利于保存典籍啊!”另一位专注于古籍修复的大儒也连连点头。

     “伯喈公,令嫒竟有如此巧思妙技,造出这般佳纸,实乃文坛幸事!”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蔡琰适时地简要介绍了造纸的些许心得(自然是泛泛而谈,核心技术绝不透露),言辞得体,逻辑清晰,更是让众人对她刮目相看。

    原本还有些人因为她是女子且从事商事而心存轻视,此刻也彻底折服。

     宴会的气氛,因蔡琰和“云琰纸”的出现,变得格外热烈。

    然而,在众多欣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