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纸贵洛阳风波起

关灯
蔡府老仆带来的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霖,让赵云和蔡琰精神大振。

    虽然皇甫嵩大人那边尚无确切消息,但有了父亲蔡邕的暗中支持,他们感觉腰杆子硬了不少,应对“洛阳商行”和少府监的压力,也更有底气了。

     两人调整了策略,不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

    一方面,赵云通过各种渠道,哪怕价格高一些,也坚持小批量地采购原料,维持工坊运转,同时继续尝试联系外地的客商;另一方面,蔡琰则将重心放在巩固现有高端客户上,尤其是袁府、卫府等几家大客户,确保“云琰精笺”的品质和供应,稳住基本盘。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等到转机。

     果然,没过几天,转机就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了。

     事情的起因,竟是一桩看似与纸坊无关的朝堂风波。

     当时,宦官集团(十常侍)把持朝政,与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矛盾日益尖锐。

    何进为了对抗宦官,暗中拉拢各地军阀,并试图在朝堂上削弱宦官的权力。

    其中一项举措,就是指责少府监(由宦官控制)贪腐横行,所供宫廷用品质次价高,浪费国帑,要求彻查。

     这本是高层权力斗争的一部分,但不知怎的,话题竟扯到了纸张上。

    有御史在弹劾少府监的奏章中,举例说少府监供应的宫廷用纸,价格是市价的数倍,质量却粗劣不堪,远不如西市某家新开纸坊所产的“云琰纸”洁白耐用。

     这本来只是攻击政敌的一个由头,但奏章一上,却在洛阳的文人圈和官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宫里的纸还不如西市一家小店的好?” “真的假的?‘云琰纸’我听说过,确实好!可没想到比宫里的还好?” “少府监这帮阉人,也太黑了!拿这种烂纸糊弄皇上和百官?” “难怪最近奏章的字迹都模糊不清,原来是纸不行!” 一时间,议论纷纷。

    “云琰纸”这个名字,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进入了朝廷百官的视野。

    许多原本不知道“云琰纸坊”的官员,都好奇地派人去西市打听、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