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粮官的“报复小本本”,记上我了!

关灯
身上的皮甲——硬拼肯定不行,得用巧劲。

    就像对付散兵用烟雾弹,对付粮官用官斗,这次也得找他的软肋。

     “村长,镇北侯府里,除了粮官,还有其他管事吗?”李砚突然问。

     村长想了想:“听说有个参军,管军纪的,据说眼里不揉沙子。

    前几年有个粮官克扣军饷,被他直接绑去打了四十军棍。

    ” “军纪参军……”李砚摸着下巴,心里有了个模糊的念头,“粮官克扣百姓的粮,算不算触犯军纪?” “那肯定算啊!军饷不就从粮里出吗?”村长拍大腿,“他克扣咱的粮,说不定就是想中饱私囊,这要是被参军知道了……” 李砚点头:“这就是他的软肋。

    但咱不能直接去告状——没证据,反而会被倒打一耙。

    ”他需要一个能把消息递出去,又不会引火烧身的法子。

     接下来的几天,李砚表面上还是带着孩子挖野菜、认草药,暗地里却让二柱子去镇上打听。

    二柱子人小鬼大,扮成卖野栗子的,混在镇口的集市上,还真听了不少消息。

     “先生,粮官在镇上可横了!”二柱子蹲在私塾的门槛上,边吃野栗子边说,“他昨天在酒馆里摔了酒坛,说要找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穷酸’算账,还说要让那人‘知道锅是铁打的’。

    ” 李砚心里冷笑——果然,这胖子的“报复小本本”上,已经把他的名字圈红了。

     “他还说啥了?” “说……说要给咱村安个‘通敌’的罪名,到时候不仅要缴粮,还能抓人去充军。

    ”二柱子的声音低了下去,“先生,通敌是要杀头的……” 阿翠手里的铅笔“啪”地掉在地上,眼圈瞬间红了:“先生,他们要抓你吗?” 李砚摸了摸她的头,语气尽量轻松:“别怕,‘通敌’可不是随便能安的罪名,得有证据。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