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镇北侯的“催命符”,不能再等了!

关灯
散兵逃跑的第三天,青竹村的炊烟带着几分难得的安稳。

    李砚坐在私塾门口,给孩子们削新的木陀螺,木屑簌簌落在脚边,混着清晨的露水,有种潮湿的暖意。

    阿翠蹲在旁边,用红布条给那只泥巴捏的头盔缠新的穗子,指尖的动作格外轻。

     “先生,你说那些散兵还会来吗?”二柱子举着刚刻好的陀螺,眼里闪着怯意。

     李砚把最后一道旋纹凿得更深些:“来了也不怕,咱们有稻草人‘大军’呢。

    ”话虽这么说,他眼角的余光却总往村口瞟——那封压在箱底的“邀请函”,像块浸了水的石头,沉甸甸坠在心里。

     果然,日头刚爬到竹竿顶,村口就传来熟悉的马蹄声。

    不是散兵的杂乱,而是银甲骑兵特有的沉稳节奏,像鼓槌敲在青石板上,一下下撞得人心慌。

     李砚手里的刻刀顿了顿,木屑卡在纹路里。

    阿翠猛地站起来,红布条从指间滑落:“是……是上次来的骑兵!” 孩子们“呼啦”一下躲到李砚身后,私塾的门槛被踩得咯吱响。

    李砚放下刻刀,拍了拍阿翠的头:“别怕,我去看看。

    ” 走到老槐树下,五个银甲骑兵已经勒马站定,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比上次更多了几分肃杀。

    络腮胡翻身下马,手里攥着一卷黄绸,比上次那卷更宽,朱砂的印记在风里晃得刺眼。

     “李砚先生,”络腮胡的声音像磨过的铁,“五日之期已到,该启程了。

    ” 村长从祠堂跑出来,手里还攥着没编完的草绳:“官爷,再宽限几日吧?村里的冬麦还没下种,李砚他……” “不必多言。

    ”络腮胡打断他,黄绸往李砚面前一递,“侯爷有令,若再迁延,以抗命论处。

    ” 李砚看着那卷黄绸,上面的朱砂字像凝固的血。

    他知道,这次躲不过了。

    散兵退去的安稳,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镇北侯的军营才是躲不开的浪头。

     “我收拾些东西。

    ”他转身往私塾走,脚步比想象中稳。

     阿翠跟在后面,小跑到他身边:“先生,你真要去?” “嗯。

    ”李砚推开私塾的门,从床底下拖出那个破木箱。

    上次没装满的角落,此刻要被真正的牵挂填满——几件换洗衣物,那本写满注解的《九章算术》,还有孩子们画的歪扭笑脸,被他一张张抚平,塞进箱底。

     “先生,我跟你去!”阿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