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痕检科实操:石墨烯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

关灯
市局痕检科的实验室里,林砚看着操作台上平铺的石墨烯纤维样本——一部分来自张磊案发现场的防弹衣,另一部分来自“幽灵”出租屋的地板缝隙,两束纤维在冷光灯下都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却在肉眼观察下看不出任何差异。

    小林戴着防尘口罩,将纤维样本小心地固定在红外光谱仪的载物台上,手指在操作屏上轻点:“林姐,开始扫描了,预计三分钟出结果。

    ” 江澈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幽灵”出租屋的现场照片,照片里的六芒星符号旁散落着几根极细的纤维,当时技术科的人以为是普通灰尘,直到在张磊的防弹衣里发现相同材质,才意识到这可能是关键线索。

    “你说‘幽灵’为什么会在出租屋里留下这种纤维?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他语气里带着疑惑,指尖在照片上的纤维位置反复摩挲。

     “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这都是我们目前唯一能追踪‘幽灵’的线索。

    ”林砚的目光紧盯着光谱仪的屏幕,上面正逐渐显现出两条起伏的曲线,“石墨烯纤维的生产工艺很特殊,不同厂家的产品在红外光谱上会有独特的‘指纹峰’,只要能找到这两批纤维的生产源头,就能缩小‘幽灵’的排查范围。

    ” 三分钟后,光谱分析结果出来了。

    屏幕上的两条曲线高度重合,在波数1580cm?1和1320cm?1处都出现了明显的吸收峰——这是瀚海重工特有的石墨烯纤维标记,是为了区别于普通民用产品特意添加的“识别信号”。

    但奇怪的是,在波数2920cm?1处,两条曲线都多了一个微弱的额外吸收峰,这个峰值在瀚海重工公开的产品光谱数据里从未出现过。

     “这个额外的吸收峰是什么?”江澈凑到屏幕前,指着那个微小的凸起,“难道是‘幽灵’对纤维做了什么处理?” 小林调出数据库里的红外光谱图谱,逐一比对后摇了摇头:“暂时不清楚,这个峰值不在任何已知的石墨烯改性工艺范围内。

    不过我可以做一个元素分析,看看纤维里是不是添加了其他物质。

    ”她将纤维样本转移到元素分析仪中,仪器很快给出了结果——纤维中除了碳元素,还含有微量的钛和镍,这两种金属正是纳米芯片的核心成分。

     “是纳米芯片的残留!”林砚突然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