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老刑警的忠告:五年前被忽略的关键证人
关灯
小
中
大
美工刀刻意裁掉的。
“这个李梅,会不会就是张队说的‘关键证人’?”他推测道,“说不定她知道王海做的‘非常规检测’是什么,也知道顾振雄的实验秘密,所以有人故意撕掉了她的证词。
” 汽车行驶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张启明居住的小区。
这是一个老旧的六层居民楼,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张启明家在三楼。
林砚按响门铃时,心里有些紧张——她不知道这位老刑警会带来什么样的线索,也不知道这些线索能否解开五年前的谜团。
门开了,张启明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头发已经全白,左腿有些跛,走路时需要拄着一根木质拐杖。
“进来吧,客厅小,别介意。
”他侧身让两人进屋,客厅里摆放着老式的木质家具,墙上挂着几幅刑侦题材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写着“真相永不缺席”。
“张队,打扰您休息了。
”林砚将带来的水果篮放在茶几上,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墙角的一个铁皮盒子——盒子是军绿色的,上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锁扣上挂着一把铜钥匙。
张启明注意到她的目光,叹了口气,拄着拐杖走到铁皮盒子前。
“你们要找的线索,都在这里面了。
”他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叠泛黄的笔记和照片,“五年前我查瀚海重工医疗事故案时,发现王海的体检报告是伪造的,他根本不是做常规体检,而是被强迫参与了顾振雄的‘基因实验’,那个叫李梅的护士,就是当时实验的知情者。
” 林砚和江澈同时愣住。
“李梅是知情者?那她为什么没出庭作证?”林砚急切地问道。
“因为她不敢。
”张启明拿出一本黑色封面的笔记本,上面写着“调查记录”,“当时我找到李梅时,她吓得浑身发抖,说顾振雄用她女儿的性命威胁她,如果敢说出实验的事,就杀了她女儿。
她还告诉我,王海体检后不久,就被顾振雄的人带到了郊区的一个实验室,后来就‘突发心脏病’死了——其实是实验失败,被顾振雄灭口了。
” 江澈拿起笔记本,快速翻看着里面的记录。
笔记里详细记录了李梅的证词:王海被带到的实验室位于郊区的一个废弃工厂,里面有很多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还有各种实验设备;实验内容是“注射药物并植入芯片”,很多参与实验的人都出现了头晕、呕吐、器官衰竭的症状,最后都“失踪”了;李梅因为负责给实验对象抽血,偶然看到了实验记录,上面写着“Y-327药物实验”和“基因编辑计划”。
“这些记录为什么没放进案卷里?”林砚看着张启明,“以这些证据,完全可以立案调查顾振雄。
” 张启明的脸色变得沉重,他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笑容灿烂。
“这是李梅的女儿,当时才五岁。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顾振雄派了人盯着李梅的家,我每次去找她,都能看到黑色的轿车在楼下徘徊。
有一次,李梅偷偷告诉我,她女儿在幼儿园被人威胁‘再乱说话就见不到妈妈’,她没办法,只能撤回证词。
” 他停顿了一下,又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是市局的“撤案通知书”。
“当时我把调查到的证据交给支队领导,领导却告诉我‘这个案子不能查下去’,还说瀚海重工是市里的重点企业,查下去会影响经济发展。
后来我才知道,顾振雄给了不少领导好处,他们都被收买了。
”张启明的手用力攥着拐杖,指节发白,“我不甘心,就把这些证据偷偷藏了起来,想着总有一天能为那些实验对象讨回公道。
” 林砚的心里一阵发凉。
她没想到五年前的案子背后,竟然牵扯到这么多利益勾结。
“张队,那李梅现在在哪里?我们能不能找到她?”她急切地问道——李梅是目前唯一的知情证人,只要她愿意出庭作证,就能给顾振雄的非法人体实验定罪。
张启明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遗憾。
“五年前我退休后,就再也没联系上李梅。
”他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这是李梅当时的住址,但我去年去看过,那里已经拆迁了,邻居说李梅带着女儿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他叹了口气,“不过我记得李梅说过,她有个远房表姐在邻市的一家医院当护士,她如果要走,很可能会去投奔表姐。
” 林砚立刻接过纸条,上面的地址是“市南区幸福路8号”。
“邻市哪家医院?您还记得吗?” “好像是叫‘仁心医院’,具体科室我记不清了,只知道她表姐姓王。
”张启明努力回忆着,“李梅还说过,她表姐知道一些‘医院里的秘密’,可能也和顾振雄的实验有关。
” 江澈拿出手机,立刻搜索邻市的“仁心医院”。
搜索结果显示,这家医院是一家私立医院,五年前曾与瀚海重工有过“医疗合作”,后来合作突然终止,具体原因不明。
“这家医院有问题。
”江澈指着手机屏幕,“我们现在就去邻市,找到李梅的表姐,说不定能查到李梅的下落。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启明突然叫住他们,从铁皮盒子里拿出一枚徽章——那是一枚刑侦支队的老徽章,上面的漆已经有些脱落。
“林警官,江警官,我知道你们查这个案子会遇到很多阻力,但请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他将徽章递给林砚,“五年前我没能为那些实验对象讨回公道,现在只能靠你们了。
那些被顾振雄当作‘实验品’的人,他们的家人还在等着真相,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 林
“这个李梅,会不会就是张队说的‘关键证人’?”他推测道,“说不定她知道王海做的‘非常规检测’是什么,也知道顾振雄的实验秘密,所以有人故意撕掉了她的证词。
” 汽车行驶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张启明居住的小区。
这是一个老旧的六层居民楼,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张启明家在三楼。
林砚按响门铃时,心里有些紧张——她不知道这位老刑警会带来什么样的线索,也不知道这些线索能否解开五年前的谜团。
门开了,张启明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头发已经全白,左腿有些跛,走路时需要拄着一根木质拐杖。
“进来吧,客厅小,别介意。
”他侧身让两人进屋,客厅里摆放着老式的木质家具,墙上挂着几幅刑侦题材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写着“真相永不缺席”。
“张队,打扰您休息了。
”林砚将带来的水果篮放在茶几上,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墙角的一个铁皮盒子——盒子是军绿色的,上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锁扣上挂着一把铜钥匙。
张启明注意到她的目光,叹了口气,拄着拐杖走到铁皮盒子前。
“你们要找的线索,都在这里面了。
”他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叠泛黄的笔记和照片,“五年前我查瀚海重工医疗事故案时,发现王海的体检报告是伪造的,他根本不是做常规体检,而是被强迫参与了顾振雄的‘基因实验’,那个叫李梅的护士,就是当时实验的知情者。
” 林砚和江澈同时愣住。
“李梅是知情者?那她为什么没出庭作证?”林砚急切地问道。
“因为她不敢。
”张启明拿出一本黑色封面的笔记本,上面写着“调查记录”,“当时我找到李梅时,她吓得浑身发抖,说顾振雄用她女儿的性命威胁她,如果敢说出实验的事,就杀了她女儿。
她还告诉我,王海体检后不久,就被顾振雄的人带到了郊区的一个实验室,后来就‘突发心脏病’死了——其实是实验失败,被顾振雄灭口了。
” 江澈拿起笔记本,快速翻看着里面的记录。
笔记里详细记录了李梅的证词:王海被带到的实验室位于郊区的一个废弃工厂,里面有很多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还有各种实验设备;实验内容是“注射药物并植入芯片”,很多参与实验的人都出现了头晕、呕吐、器官衰竭的症状,最后都“失踪”了;李梅因为负责给实验对象抽血,偶然看到了实验记录,上面写着“Y-327药物实验”和“基因编辑计划”。
“这些记录为什么没放进案卷里?”林砚看着张启明,“以这些证据,完全可以立案调查顾振雄。
” 张启明的脸色变得沉重,他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笑容灿烂。
“这是李梅的女儿,当时才五岁。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顾振雄派了人盯着李梅的家,我每次去找她,都能看到黑色的轿车在楼下徘徊。
有一次,李梅偷偷告诉我,她女儿在幼儿园被人威胁‘再乱说话就见不到妈妈’,她没办法,只能撤回证词。
” 他停顿了一下,又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是市局的“撤案通知书”。
“当时我把调查到的证据交给支队领导,领导却告诉我‘这个案子不能查下去’,还说瀚海重工是市里的重点企业,查下去会影响经济发展。
后来我才知道,顾振雄给了不少领导好处,他们都被收买了。
”张启明的手用力攥着拐杖,指节发白,“我不甘心,就把这些证据偷偷藏了起来,想着总有一天能为那些实验对象讨回公道。
” 林砚的心里一阵发凉。
她没想到五年前的案子背后,竟然牵扯到这么多利益勾结。
“张队,那李梅现在在哪里?我们能不能找到她?”她急切地问道——李梅是目前唯一的知情证人,只要她愿意出庭作证,就能给顾振雄的非法人体实验定罪。
张启明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遗憾。
“五年前我退休后,就再也没联系上李梅。
”他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这是李梅当时的住址,但我去年去看过,那里已经拆迁了,邻居说李梅带着女儿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他叹了口气,“不过我记得李梅说过,她有个远房表姐在邻市的一家医院当护士,她如果要走,很可能会去投奔表姐。
” 林砚立刻接过纸条,上面的地址是“市南区幸福路8号”。
“邻市哪家医院?您还记得吗?” “好像是叫‘仁心医院’,具体科室我记不清了,只知道她表姐姓王。
”张启明努力回忆着,“李梅还说过,她表姐知道一些‘医院里的秘密’,可能也和顾振雄的实验有关。
” 江澈拿出手机,立刻搜索邻市的“仁心医院”。
搜索结果显示,这家医院是一家私立医院,五年前曾与瀚海重工有过“医疗合作”,后来合作突然终止,具体原因不明。
“这家医院有问题。
”江澈指着手机屏幕,“我们现在就去邻市,找到李梅的表姐,说不定能查到李梅的下落。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启明突然叫住他们,从铁皮盒子里拿出一枚徽章——那是一枚刑侦支队的老徽章,上面的漆已经有些脱落。
“林警官,江警官,我知道你们查这个案子会遇到很多阻力,但请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他将徽章递给林砚,“五年前我没能为那些实验对象讨回公道,现在只能靠你们了。
那些被顾振雄当作‘实验品’的人,他们的家人还在等着真相,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