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土壤成分检测:弃尸地的工业废料溯源

关灯
清晨的阳光刚漫进痕检科实验室,林砚就拿着两份土壤样本站在检测仪器前。

    一份来自废弃工厂女尸案的弃尸地,一份来自周伟案的废弃仓库,两个现场相隔十公里,却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土壤颗粒中都嵌着银白色的石墨烯废料颗粒,还附着微量的蓝色药物残留。

     “这是两份土壤的成分报告。

    ”痕检科的小李将打印好的报告递过来,指着其中一组数据,“您看,两份样本里的石墨烯废料,碳元素纯度都是99.7%,和瀚海重工石墨烯二车间的产品标准完全一致;蓝色残留的成分也和Y-327药物匹配,而且仓库土壤里的药物浓度更高,说明那里不仅是弃尸地,很可能还是顾振雄临时的废料处理点。

    ” 林砚指尖划过报告上的“碳元素纯度99.7%”,突然想起周伟笔记本里的记录:“他们往废料里加东西,蓝色的,像毒药,每月5号拉走”。

    结合土壤检测结果,顾振雄的操作链逐渐清晰——在石墨烯二车间生产时混入Y-327药物,每月5号通过“鑫源环保”的名义转移,先暂存于“东3”仓库或废弃工厂,再转运至城郊化工厂,最后通过暗网“血色黎明”联系的渠道销往海外。

     “能不能通过土壤里的其他成分,锁定废料的具体来源车间?”林砚追问,目光落在报告末尾的“微量镍元素”上。

     小李立刻调出瀚海重工各车间的废料成分档案:“石墨烯二车间因为使用镍基催化剂,废料里会残留微量镍元素,其他车间都没有这个特征。

    而且我们比对了车间的生产记录,五年前每个月的废料产量,和顾振雄通过暗网交易的‘货物量’完全吻合——这说明所有掺药废料都来自二车间。

    ” 这个结论让林砚眼前一亮。

    她立刻召集专案组,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废料流向链”,最后在“石墨烯二车间”旁画了个红圈:“这里是顾振雄整个犯罪网络的起点,只要找到二车间当年的负责人,就能拿到他掺药、转移废料的直接证据。

    ” 江澈立刻调出瀚海重工的人事档案:“五年前石墨烯二车间的主任叫张涛,两年前以‘身体原因’辞职,现在在市南区开了一家汽修厂。

    有意思的是,他辞职后,瀚海重工给了他一笔五十万的‘补偿金’,这笔钱的汇款账户,正是陆明控制的海外空壳公司。

    ” “五十万?这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