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五年前的监控录像:被剪辑的关键片段复原不低于三千字
关灯
小
中
大
泰国清迈的跨国抓捕行动刚告一段落,林砚还没来得及休整,就被江澈紧急召回了市局技术科。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咖啡香与电子设备散热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技术科的灯彻夜未熄,几名技术员正围着屏幕眉头紧锁,屏幕上播放的是一段布满噪点的监控录像。
“你来得正好。
”江澈迎上来,眼底带着血丝,“我们在整理苏振海的秘密实验室资料时,发现了一份加密文件夹,里面只存了一个地址——城西孤儿院的旧档案库。
我们派人去调取资料,在尘封的监控服务器里,找到了这个。
” 林砚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画面是五年前城西孤儿院的大门入口,画质模糊,满是雪花噪点,但能清晰看到院门口的玉兰树和锈迹斑斑的铁栅栏。
“这是五年前的监控?”林砚问道。
“没错,正是陈安被‘神秘高管’接走那天的录像,2019年6月17日。
”江澈指着屏幕上的时间戳,“你看这里,16点03分27秒,画面还显示有几个孩子在门口玩耍,下一秒就直接跳到了16点05分31秒,门口空无一人,中间整整两分钟的内容不见了。
” 林砚心中一沉。
陈安是当年孤儿院被带走的实验体之一,也是“731项目”早期实验的关键对象,而这消失的两分钟,很可能就是陈安被接走的关键时段。
“是自然损坏还是人为剪辑?”林砚问道。
“初步判断是人为剪辑。
”技术人员小王调出视频的元数据,“这段录像的文件大小明显异常,正常情况下两分钟的H.264编码监控视频,大小应该在80MB左右,但这段录像从16点03分到16点05分,只增加了12MB,而且元数据里的帧间隔和码率都有明显的断裂痕迹,显然是被人用专业软件剪辑过。
” 林砚凑近屏幕,仔细观察着剪辑前后的画面。
剪辑前,院门口的玉兰树阴影投射在地面左侧,剪辑后,阴影却出现在了右侧,而且光线亮度也有细微差别。
“剪辑手法很专业,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用后续的画面覆盖了原始内容。
”林砚说道,“而且剪辑者很懂监控系统,知道怎么避开常规的痕迹检测。
” “我们已经试过了所有常规的恢复方法。
”小王叹了口气,“用Recuva、EasyRecovery这些数据恢复软件扫描,只找到一些碎片化的代码,根本无法重组;用视频修复工具分析帧结构,发现剪辑处的宏块被完全替换,原始数据似乎已经被彻底覆盖了。
” 林砚拿起存储监控录像的硬盘,这是一块老旧的3.5英寸机械硬盘,表面布满了灰尘和划痕。
“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头在磁性盘片上读写数据,”林砚说道,“就算数据被删除或覆盖,磁道上的磁性信号也不会完全消失,只是会变得非常微弱。
我们需要用更专业的设备,提取这些残留的磁性信号。
” 江澈立刻联系了省厅物证鉴定中心,请求派专业的电子数据恢复团队支援。
三个小时后,以老周为首的专家团队带着便携式磁信号检测设备赶到了市局技术科。
老周是国内顶尖的电子数据恢复专家,曾多次破解过看似不可能恢复的删除数据。
“让我看看这块硬盘。
”老周接过硬盘,用专业仪器检测了一番,眉头微微皱起,“磁头有轻微的磨损,盘片上有不少坏道,而且五年时间里,这块硬盘一直在循环录像,原始数据被覆盖了至少上百次,恢复难度很大。
” 他将硬盘接入专用的数据分析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硬盘的磁道分布和信号强度。
“你们看,”老周指着屏幕上的一条波动曲线,“在对应16点03分到16点05分的磁道区域,信号强度有明显的异常波动,这说明这里曾经存储过数据,而且是被强行覆盖的。
我们可以用磁信号增强技术,把这些残留的信号提取出来,再通过帧重组算法,尝试恢复原始画面。
” 设备启动的嗡鸣声在技术科里响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屏幕。
老周熟练地调整着各项参数,屏幕上的信号曲线逐渐变得清晰,碎片化的代码开始一点点重组。
“首先,我们要修复视频的帧结构。
”老周解释道,“H.264编码的视频由I帧、P帧和B帧组成,I帧是关键帧,包含了完整的画面信息,P帧和B帧是预测帧,依赖于前面的I帧。
剪辑者删除了原始的I帧和预测帧,并用后面的画面替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始I帧的残留信号,重新构建帧序列。
” 四个小时过去了,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技术科里的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屏幕上的画面依然是杂乱的色块和雪花噪点,但已经能隐约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
小王揉了揉发红的眼睛,递给老周一杯咖啡:“周老师,休息一下吧,已经熬了这么久了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咖啡香与电子设备散热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技术科的灯彻夜未熄,几名技术员正围着屏幕眉头紧锁,屏幕上播放的是一段布满噪点的监控录像。
“你来得正好。
”江澈迎上来,眼底带着血丝,“我们在整理苏振海的秘密实验室资料时,发现了一份加密文件夹,里面只存了一个地址——城西孤儿院的旧档案库。
我们派人去调取资料,在尘封的监控服务器里,找到了这个。
” 林砚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画面是五年前城西孤儿院的大门入口,画质模糊,满是雪花噪点,但能清晰看到院门口的玉兰树和锈迹斑斑的铁栅栏。
“这是五年前的监控?”林砚问道。
“没错,正是陈安被‘神秘高管’接走那天的录像,2019年6月17日。
”江澈指着屏幕上的时间戳,“你看这里,16点03分27秒,画面还显示有几个孩子在门口玩耍,下一秒就直接跳到了16点05分31秒,门口空无一人,中间整整两分钟的内容不见了。
” 林砚心中一沉。
陈安是当年孤儿院被带走的实验体之一,也是“731项目”早期实验的关键对象,而这消失的两分钟,很可能就是陈安被接走的关键时段。
“是自然损坏还是人为剪辑?”林砚问道。
“初步判断是人为剪辑。
”技术人员小王调出视频的元数据,“这段录像的文件大小明显异常,正常情况下两分钟的H.264编码监控视频,大小应该在80MB左右,但这段录像从16点03分到16点05分,只增加了12MB,而且元数据里的帧间隔和码率都有明显的断裂痕迹,显然是被人用专业软件剪辑过。
” 林砚凑近屏幕,仔细观察着剪辑前后的画面。
剪辑前,院门口的玉兰树阴影投射在地面左侧,剪辑后,阴影却出现在了右侧,而且光线亮度也有细微差别。
“剪辑手法很专业,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用后续的画面覆盖了原始内容。
”林砚说道,“而且剪辑者很懂监控系统,知道怎么避开常规的痕迹检测。
” “我们已经试过了所有常规的恢复方法。
”小王叹了口气,“用Recuva、EasyRecovery这些数据恢复软件扫描,只找到一些碎片化的代码,根本无法重组;用视频修复工具分析帧结构,发现剪辑处的宏块被完全替换,原始数据似乎已经被彻底覆盖了。
” 林砚拿起存储监控录像的硬盘,这是一块老旧的3.5英寸机械硬盘,表面布满了灰尘和划痕。
“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头在磁性盘片上读写数据,”林砚说道,“就算数据被删除或覆盖,磁道上的磁性信号也不会完全消失,只是会变得非常微弱。
我们需要用更专业的设备,提取这些残留的磁性信号。
” 江澈立刻联系了省厅物证鉴定中心,请求派专业的电子数据恢复团队支援。
三个小时后,以老周为首的专家团队带着便携式磁信号检测设备赶到了市局技术科。
老周是国内顶尖的电子数据恢复专家,曾多次破解过看似不可能恢复的删除数据。
“让我看看这块硬盘。
”老周接过硬盘,用专业仪器检测了一番,眉头微微皱起,“磁头有轻微的磨损,盘片上有不少坏道,而且五年时间里,这块硬盘一直在循环录像,原始数据被覆盖了至少上百次,恢复难度很大。
” 他将硬盘接入专用的数据分析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硬盘的磁道分布和信号强度。
“你们看,”老周指着屏幕上的一条波动曲线,“在对应16点03分到16点05分的磁道区域,信号强度有明显的异常波动,这说明这里曾经存储过数据,而且是被强行覆盖的。
我们可以用磁信号增强技术,把这些残留的信号提取出来,再通过帧重组算法,尝试恢复原始画面。
” 设备启动的嗡鸣声在技术科里响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屏幕。
老周熟练地调整着各项参数,屏幕上的信号曲线逐渐变得清晰,碎片化的代码开始一点点重组。
“首先,我们要修复视频的帧结构。
”老周解释道,“H.264编码的视频由I帧、P帧和B帧组成,I帧是关键帧,包含了完整的画面信息,P帧和B帧是预测帧,依赖于前面的I帧。
剪辑者删除了原始的I帧和预测帧,并用后面的画面替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始I帧的残留信号,重新构建帧序列。
” 四个小时过去了,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技术科里的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屏幕上的画面依然是杂乱的色块和雪花噪点,但已经能隐约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
小王揉了揉发红的眼睛,递给老周一杯咖啡:“周老师,休息一下吧,已经熬了这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