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绿洲

关灯
队伍沉默地行进在无垠的戈壁上。

     连续两日的急行军,几乎榨干了每个人最后一丝力气。

     白日的烈日如同熔炉,烘烤着每一寸土地,也灼烧着他们干裂的皮肤和焦渴的喉咙。

     夜晚的寒风则如刀割,穿透他们破损的衣甲,带走本就稀薄的热量。

     伤员的呻吟变得微弱,即便是健全的士兵,也步履蹒跚,眼神麻木。

     缴获的战马成了唯一的慰藉,它们驮运着重伤员和最重要的物资,减轻了队伍的负担,但饮水依旧是最严峻的问题。

     从峡谷带出的水早已消耗殆尽,沿途偶尔找到的几处小水洼,也是浑浊不堪,带着咸涩的味道,只能勉强维持不死。

     绝望,如同附骨之疽,再次悄然蔓延。

     “铁山哥,还有水吗?”一个嘴唇干裂起泡的年轻士兵,声音嘶哑地问着身旁的赵铁山。

     赵铁山舔了舔同样干裂的嘴唇,摇了摇头,拍了拍挂在马鞍旁那几个早已干瘪的水囊,发出空荡的声响。

     “省点力气,夏先生……会有办法的。

    ”他的话像是在安慰对方,又像是在说服自己。

    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队伍最前方那个始终挺直的背影。

     夏明朗走在最前,他的脸色也有些苍白,但步伐依旧稳定。

     他没有骑马,将那匹缴获的黑色龙驹也让给了一名伤势最重的士兵。

     他大部分时间都沉默着,时而抬头望天,观测云气与日头;时而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在指尖捻磨,感受其中的湿度;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侧耳倾听。

     听风。

     戈壁的风永无休止,卷着沙粒,发出或尖锐或低沉的呜咽。

     在其他人听来,这只是令人烦躁的噪音,但在夏明朗耳中,这风声却仿佛携带着远方的信息。

     他在《无字阵典》的残篇中见过一种“听风辨位”的古老法门,并非什么高深神通,而是通过对气流、湿度、温度以及风中携带的极其微小的气味颗粒的综合感知,来推断远处的地形与水汽分布。

     这需要超越常人的敏锐感知和庞大的心算推演能力。

     此刻,他正全力运转着这种法门。

     识海中,仿佛展开了一幅无形的戈壁地图,风的每一丝变化,都在地图上引起细微的涟漪。

     干燥的西北风带来了远方的沙尘气息,而偶尔一丝极其微弱、带着些许凉意和若有若无土腥气的东南风,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