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闺阁闻惊雷

关灯
利刃入室,恐……祸福难料。

    ”她小心翼翼地选择着措辞,引用了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典故,暗示召外兵入京的巨大风险。

     蔡邕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抚须的动作微微停顿。

    他深深地看了女儿一眼。

    女儿素来聪慧,对时局也有远超寻常闺阁女子的敏锐,但这番话……指向性太强,也太精准了!精准得让他都有些心惊!她是从何处得知这些朝堂秘议的?还是仅仅出于一种惊人的直觉? “昭姬……”蔡邕沉默片刻,声音低沉了些许,“朝堂之事,自有公卿谋断。

    吾辈儒生,当以学问、以德行立世。

    直言犯上,非臣子之道。

    ”他这是在委婉地告诫女儿不要妄议朝政,尤其是涉及何大将军。

    但苏清(蔡琰)敏锐地捕捉到父亲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忧虑和认同——他也意识到召外兵的巨大风险! “是,女儿失言了。

    ”苏清(蔡琰)乖巧地低头认错,心中却稍安。

    种子已经埋下。

    她知道父亲性格刚正,虽不愿卷入旋涡,但若真到了社稷倾危、需要他发声的时刻,未必会完全沉默。

     蔡邕将手中新带来的几卷书放在女儿案头:“这是为父新近整理的几篇石刻经文注释,你有空可看看。

    世事纷扰,书中自有清凉地。

    ”他似乎想用学问来安抚女儿的不安。

     “谢父亲。

    ”苏清(蔡琰)恭敬地接过书卷。

    就在蔡邕准备转身离开时,她心中一动,装作不经意地问道:“父亲,昨日星坠之象,亘古罕见。

    您学究天人,不知……史书典籍中,可曾记载过类似天象?其……主何吉凶?”她需要更多的信息,关于那场导致他们穿越的“星雨”!也许,那也是寻找“同类”的关键线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蔡邕停下脚步,眉头微蹙,陷入沉思。

    星象之说,本是谶纬之学的一部分,作为正统大儒,他并不完全笃信,但也无法全然忽视。

    “《春秋》曾载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

    然其状是否如昨日之盛,不可考矣。

    至于吉凶……”他摇摇头,“天垂象,见吉凶。

    然象由心解,灾异之说,多穿凿附会,或为警示,或为……大变之兆。

    ”他的语气变得凝重,“如今朝堂多事,天子……唉。

    ”他终究没有说下去,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眼中是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大变之兆……”苏清(蔡琰)咀嚼着这四个字,心中更加沉重。

    连父亲这样的学者都感到了山雨欲来。

     送走父亲,书房内只剩下苏清(蔡琰)一人。

    她走到窗边,再次望向洛阳城的方向。

    那里,是帝国的心脏,也是即将喷发的火山口。

    恐惧和对未知的焦虑如同藤蔓般缠绕着她。

     不能坐以待毙!她需要信息,更需要……同伴!那些和她一样,被卷入这场时空风暴的“星坠者”! 历史学霸的思维高速运转。

    寻找同伴,不能大海捞针。

    需要符合逻辑的筛选条件: 宿主身份关键性:宿主必须是能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符合设定的人物名单在脑海中清晰浮现:曹操、刘备、孙权、董卓、袁绍、貂蝉、大小乔、甄宓……以及她自己。

     异常行为信号:穿越者必然带来思维和行为的异常。

    尤其是那些原本性格、能力与历史记载出现显着偏差的! 信息传递方式:如何在信息闭塞、无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安全地发出只有“现代人”才能理解的信号?且不会暴露自身? 她走到书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