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划定军屯田,甄若立账簿

关灯
士府夜宴的风波暂息,士燮表面上的认可如同一把保护伞,为刘封(士南)的发展扫清了不少明面上的障碍。

    但刘封深知,这份“认可”建立在“价值”与“可控”之上,他必须更快地壮大自身,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主权。

     回到临海封地,营地的重建与扩建工作以更高的效率展开。

    击退百越的胜利,不仅带来了威名,也吸引了一些流离失所的汉人农户和少数对强大部落不满的越人前来投奔,营地的人口悄然增加,显露出欣欣向荣之势。

     刘封站在一处刚刚平整出来的高地上,眼前是阡陌初现的广阔田野。

    他手中拿着的,是邓艾和小哑巴最新绘制的、标注了土壤性质、水源距离和坡度信息的精细地图。

     “此处,临近河流,取水便利,土壤相对肥沃,划为军屯区。

    ”刘封用木棍在地图上画出一个范围,对身边的蛮牛和阿三吩咐道,“按我之前定下的‘寓兵于农’之策,护卫队除日常操练、警戒外,分批轮值,在此垦殖。

    所产粮食,一部分自给,多余者入库。

    要让每一个士卒都明白,他们不仅是在保卫家园,更是在建设家园。

    ” “是,东家!”蛮牛瓮声应道,他如今对刘封已是心悦诚服。

    阿三则兴奋地记下要点,准备传达。

     “这里,地势稍高,排水良好,作为民垦区。

    ”刘封的木棍指向另一片区域,“分配给前来投奔的流民和愿意定居的越人,头三年赋税减半,提供种子、农具,但要求他们必须按照我们规划的垄距和灌溉渠来耕作。

    ”这是为了推广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也为将来可能的土地制度改革打下基础。

     庞宏在一旁补充道:“东家,还需设立‘劝农使’,由略通农事、识文断字者担任,负责指导耕种,推广占城稻,并记录作物长势、虫害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