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仅控梁郡,名存实亡。

    兖州境内张邈、陈宫势微。

    淮南袁术去岁大败,正图谋扬州,无力北顾。

     外患既除,此时不迎天子,更待何时? 曹操停下脚步,侧目看向戏志才:“志才,你有何见解?” 戏志才眼中闪过精光:“若能助天子重返洛阳,先于袁绍、刘表迎驾,明公威望必将响彻九州!” “届时明公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何人敢挡?” 曹操闻言放声大笑。

     待笑声渐歇,李牧轻摇折扇道:“明公,关于汉室天子,牧另有见解。

    ” 曹操眯起眼睛:“显谋但说无妨。

    ” 李牧合拢折扇,从容道:“当世智者对天子之策,不外乎几种。

    ” “昔年李儒劝董卓废立天子,立威朝堂。

    ” “沮授曾向袁绍献策挟天子以令诸侯。

    ” “毛孝先主张奉天子以令不臣,与沮授之策仅一字之差。

    ” “荀文若则认为尊奉天子可顺民意,服豪杰,聚英才。

    ” “而牧以为,当迎奉天子,宪君言行,以法治国,以仁济世。

    ” 曹操瞳孔微缩:“以法治国尚可理解,但这宪君言行...显谋是要为天子立法?” 夏侯惇手中酒樽一顿,面露惊色。

     戏志才额角沁出冷汗:“显谋此议,恐遭天下士人口诛笔伐!” 李牧淡然一笑:“正如明公所言,正是要为天子立言行之法。

    ” 曹操沉吟道:“《史记》有载‘黄帝法天则地,四圣各成法度;尧舜禅让,功载万世’。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马迁曾言,黄帝效法天地,颛顼、帝喾、尧、舜四位圣王承继大统,各立纲常;尧禅位于舜,舜自谦德薄而忧;这般圣德伟业,永世传颂。

     显谋推崇先王之道,莫非期盼汉室天子能效法五帝德行? 然此等方略,实非易事。

     震怒,流血千里,这般铁律沿袭千载,岂可轻改? 李牧未再争辩。

     他早知尊奉天子,效法先王,以法治国,以仁济世之策难入曹操耳。

     千年积弊,非李牧片语可移! 牧只献策,决断权在明公。

    李牧挥扇截住曹操追问。

     区区数百石俸禄,何须以命相搏? 若曹操意志不坚,此策恐令李牧步商鞅后尘。

     变革总要付出血的代价。

     李牧补充此策,除料定曹操不会采纳,亦存私心。

     春播一粟,秋收万籽。

     董卓、李傕郭汜已证挟天子需铁血手腕。

     奉天子虽可保曹操不败,终成枷锁。

     此乃士人阶层的绝妙阳谋! 位极人臣时,曹操将进退维谷。

     或如霍光,以汉臣终老而族灭子孙; 或为后代铺路,取汉而代之。

     届时方知宪君言行之重! 李牧虽信曹操不杀己,难保曹氏代汉后其子孙不起杀心。

     此策既为曹操谋生路,亦为李牧留退路。

     布局三十载,只为立下这祖宗之法! 见李牧缄口,曹操与戏志才交换眼神,转而商议迎驾细节。

     戏志才明察:天子可返洛阳,但明公需另择新都请迁。

     夏侯惇瞠目结舌。

     怎又论迁都?果然我只懂饮酒斩将乎? 离开清泉小筑后,曹操心绪难平:志才,依你之见,何人可往长安劝天子还都洛阳? 戏志才脱口而出:显谋。

     夏侯惇闻言大笑:军师此言差矣!若让显谋赴险,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