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阳辅助军
关灯
小
中
大
8月10日,13:30。
东京湾。
东京湾外,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海面被尾流切割成一道道涟漪。
一艘中型登陆舰正缓缓靠近东京湾,舰身灰黑,舷号被作战涂层覆盖,甲板上没有沉重的坦克或装甲车,取而代之的是两列整齐列队的轻装士兵和轻型直升机。
他们是来自半岛的陆战队。
战前,他们的规模曾庞大如潮,但在战争与改革中精简至少数精锐。
如今,这些士兵平均入伍年龄不过十五岁,却已在部队里服役十年以上,少有人笑容,眼神里只有凝定的专注与随时待发的杀意。
每个人背负着标准化的轻型战斗包,手中是折叠枪托的智能突击步枪或冲锋枪,腰间绑着刀鞘与多用途工具。
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没有笨重的护甲——他们依赖的是速度、隐蔽与多年积累的战场直觉。
他们的身上,包裹着来自东协装备科研院的最新制式——“幽灵”光学半隐形战斗服。
服装表面覆盖着一层微型光学相位阵列,能实时捕捉并模拟周围环境的色彩与光影变化,使他们在昏暗环境下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
街角的阴影、码头的钢梁反光,都会在战斗服表面悄无声息地“复制”下来,让敌人的目光滑过时,连呼吸的起伏都难以察觉。
战斗服的外层采用耐切割的纳米纤维织物,薄而柔韧,能抵御匕首刺击与小口径弹片冲击。
内衬嵌有温控纤维,可以快速调节体表温度,确保长时间渗透作战不因体力消耗而暴露。
每名士兵的全包裹式头盔内置HUD系统,与配备微型雷达的QTS-17“隐形笔”智能步枪无缝联动,在近距离巷战中能够自动捕捉并锁定目标。
他们是专注于特种作战与小规模冲突的纯粹行家。
此刻,这支队伍正依次钻入船舱深处的半潜式登陆艇和甲板上的轻型直升机。
如果说星界军是一柄厚重的战锤,靠着装甲与火力碾碎敌人,那么他们就是一只飞镖,悄无声息却致命无比。
—————————— 东京湾的水面昏沉而平静,晨雾像一层低垂的帷幕,将城市天际线与战火隔在远方。
几道浅浅的水纹在雾气下无声扩散——半潜式登陆艇正贴着海面前行,艇身的防反射涂层与海水融为一体,几乎难以用肉眼分辨。
这种登陆艇采用电力驱动,行进时安静如影,能够潜伏在水面之下,直到即将靠岸的瞬间才会浮出水面,直刺敌人腹地。
艇舱内的灯光昏黄,狭窄的空间里,来自半岛的士兵沉默地检查武器。
有人调节瞄准器的亮度,有人拔出刺刀轻轻擦拭。
年轻的面孔在灯光下显得冷峻而专注——他们中最年长的不过二十出头,却早已在战场上度过了一半的人生。
艇长低声下达指令,舷侧
东京湾。
东京湾外,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海面被尾流切割成一道道涟漪。
一艘中型登陆舰正缓缓靠近东京湾,舰身灰黑,舷号被作战涂层覆盖,甲板上没有沉重的坦克或装甲车,取而代之的是两列整齐列队的轻装士兵和轻型直升机。
他们是来自半岛的陆战队。
战前,他们的规模曾庞大如潮,但在战争与改革中精简至少数精锐。
如今,这些士兵平均入伍年龄不过十五岁,却已在部队里服役十年以上,少有人笑容,眼神里只有凝定的专注与随时待发的杀意。
每个人背负着标准化的轻型战斗包,手中是折叠枪托的智能突击步枪或冲锋枪,腰间绑着刀鞘与多用途工具。
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没有笨重的护甲——他们依赖的是速度、隐蔽与多年积累的战场直觉。
他们的身上,包裹着来自东协装备科研院的最新制式——“幽灵”光学半隐形战斗服。
服装表面覆盖着一层微型光学相位阵列,能实时捕捉并模拟周围环境的色彩与光影变化,使他们在昏暗环境下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
街角的阴影、码头的钢梁反光,都会在战斗服表面悄无声息地“复制”下来,让敌人的目光滑过时,连呼吸的起伏都难以察觉。
战斗服的外层采用耐切割的纳米纤维织物,薄而柔韧,能抵御匕首刺击与小口径弹片冲击。
内衬嵌有温控纤维,可以快速调节体表温度,确保长时间渗透作战不因体力消耗而暴露。
每名士兵的全包裹式头盔内置HUD系统,与配备微型雷达的QTS-17“隐形笔”智能步枪无缝联动,在近距离巷战中能够自动捕捉并锁定目标。
他们是专注于特种作战与小规模冲突的纯粹行家。
此刻,这支队伍正依次钻入船舱深处的半潜式登陆艇和甲板上的轻型直升机。
如果说星界军是一柄厚重的战锤,靠着装甲与火力碾碎敌人,那么他们就是一只飞镖,悄无声息却致命无比。
—————————— 东京湾的水面昏沉而平静,晨雾像一层低垂的帷幕,将城市天际线与战火隔在远方。
几道浅浅的水纹在雾气下无声扩散——半潜式登陆艇正贴着海面前行,艇身的防反射涂层与海水融为一体,几乎难以用肉眼分辨。
这种登陆艇采用电力驱动,行进时安静如影,能够潜伏在水面之下,直到即将靠岸的瞬间才会浮出水面,直刺敌人腹地。
艇舱内的灯光昏黄,狭窄的空间里,来自半岛的士兵沉默地检查武器。
有人调节瞄准器的亮度,有人拔出刺刀轻轻擦拭。
年轻的面孔在灯光下显得冷峻而专注——他们中最年长的不过二十出头,却早已在战场上度过了一半的人生。
艇长低声下达指令,舷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