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四千元的目标

关灯
十月的下旬,秋意已浓,天空显得格外高远,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已不再有夏日的灼热,只余下一片澄澈的金黄。

    这天下午,萧远揣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步履沉稳地走进了县城的信用社。

     信用社的门脸不大,绿色的油漆有些斑驳,玻璃门上贴着红色的存款利率表。

    里面光线略显昏暗,木质柜台磨得发亮,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混合着墨水、纸张和淡淡霉味的气息。

    寥寥几个顾客在办理业务,气氛安静而略带压抑。

     萧远走到一个空闲的柜台前,柜台后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柜员,正低头打着算盘。

     “同志,存款。

    ”萧远将布包从窗口递了进去。

     女柜员抬起头,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几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钞票,主要是十元、五元的,也夹杂着一些更小面额的毛票,但每一张都抚平了褶皱,码放得一丝不苟。

    这个数额,在1989年的县城,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储户来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女柜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她仔细地清点起来,算盘珠子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噼啪声。

    这声音在安静的营业厅里格外清晰,仿佛在敲打着萧远的心跳。

    他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这不仅仅是一堆钱。

    这是他从六月中旬魂穿到这个时代以来,四个多月日夜奔波、绞尽脑汁的全部成果。

    是从每日系统发放的微薄资金起步,利用语言优势充当翻译,捕捉信息差倒卖商品,组建小团队拓展业务……一毛一分积累起来的资本。

    这期间,有初获成功的喜悦,有遭遇质疑的紧张,有运输受阻的焦虑,也有化险为夷的庆幸。

    每一张钞票,似乎都浸透了他的汗水,烙印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也见证着他从一个迷茫的穿越者,一步步站稳脚跟的奋斗历程。

     “一共是四千零一十二元五角。

    ”女柜员清点完毕,抬起头,语气比刚才客气了些,“存活期还是定期?” “活期。

    ”萧远答道。

    他需要资金的流动性,为南下做准备。

     “好的。

    ”女柜员熟练地填写着存单,然后递出来一个小红本——一本崭新的活期存折。

     萧远接过存折,触手是一种微凉的、光滑的质感。

    他翻开第一页,上面用蓝色的钢笔水清晰地写着: 户名:萧远 账号:…… 日期:1989年10月25日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