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的起点

关灯


     司机全程沉默,专注地开着车。

     …… 上午九点,中央党校。

     庄严肃穆的大礼堂内,穹顶高阔,阳光透过一排排高耸的玻璃窗,形成一道道清晰的光柱,洒落在铺着红色地毯的走道上,空气中有细小的尘埃在光束中飞舞。

     场内气氛凝重,鸦雀无声。

     陈阳站在第三排靠过道的位置,周围是二十余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新党员,其中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基层干部,眼神热切…有沉稳干练的国企央企高管…也有少数几个像他这样,因特殊缘由被推荐入党的“关系户”,神情各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与国旗交相辉映,巨大的金色党徽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散发出一种无形的威仪。

     一位身着深色中山装、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肃立在党徽之下,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陈阳的指尖在身侧微微蜷缩,感受到一丝凉意。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路。

    一个自幼在雾隐门修道,习练玄门术法的术士,如今却要站在这里,宣誓为和平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命运的转折,有时显得如此荒诞而又不容抗拒。

     “请宣誓人举起右手,握紧拳头,跟我宣读入党誓词。

    ”老者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庄严。

     陈阳依言抬起右臂,掌心向前,五指并拢,与身边所有人一样,将拳头举至耳侧。

    他朗声开口,声音融入一片整齐划一的声浪之中: “我志愿加入华夏执政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和平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击在他的心脏上。

    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理念、纪律与奉献,与他过往自由不羁、追寻天道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当念到“永不叛党”这四个斩钉截铁的字时,陈阳的余光敏锐地瞥见站在礼堂侧后方阴影角落里的李玉京。

    后者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神色,仿佛在确认一项重要布局的落子。

     宣誓结束后,新党员们按照指引,排队有序地上前领取党徽和党员证。

     小小的党徽别在胸前,仿佛带着某种沉甸甸的重量。

     轮到陈阳时,负责发放证件和党徽的一位面容严肃、头发花白的老干部,特意多看了他两眼,目光中带着审视与一丝好奇:“你就是陈阳?燕京大学那个最年轻的历史系教授?” “是的,领导。

    ”陈阳双手接过那本深红色封皮的党员证,态度恭敬。

     老干部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低声说道:“年轻人,不错,好好干。

    组织上……很看重你。

    ”他特意在“看重”二字上微微加重了语气。

     陈阳心领神会,颔首致谢:“谢谢领导关心,我一定努力。

    ”他心里如同明镜,这份突如其来的“看重”,根源在于李家在背后的强力运作,与他自身的学术成就关系不大。

     仪式正式结束,新党员们开始三三两两地离开礼堂,低声交流着,气氛稍显轻松。

     陈阳刚走到礼堂外宽阔的走廊,就被两个熟悉的身影一左一右地拦住。

     “陈阳?真是你!”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体型微胖的男子惊喜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力道不小,“我刚才在里面就看着像,没敢认!还以为眼花了!” 陈阳愣了一秒,脑海中迅速翻找出对应的记忆……张远舟,他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当年宿舍里的“活宝”,据说毕业后走上了仕途,进入了政策研究工作岗位。

     旁边一个个子高瘦、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子也凑了过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老同学,真是多年不见啊!你居然……也入党了?” 这人叫刘志伟,当年是宿舍里有名的“理论狂人”,张口闭口都是各种主义思潮,没想到如今已是某部委颇受重用的笔杆子。

     陈阳笑了笑,笑容有些公式化:“组织需要,个人服从安排嘛。

    ” 张远舟挤眉弄眼,显然不信这套官方说辞:“少来这套!你可是我们班当年出了名的‘逍遥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怎么突然就转性了,积极向组织靠拢了?” 刘志伟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突然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