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惊鸿一舞惊四座,暗箭难防有高人
关灯
小
中
大
暮春的风带着海棠花瓣的甜香,卷着侯府后花园里隐约的丝竹声,往正厅的方向漫溢。
沈令薇支着下巴坐在窗边,看丫鬟们将最后一盆晚樱摆到廊下,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木桌面,心里头正盘算着今晚的“重头戏”。
三日前,宫里那位素来爱热闹的淑妃娘娘忽然传下懿旨,说感念春光正好,邀了京中几位勋贵家的女眷去她的含芳殿赴宴,美其名曰“赏春雅集”。
镇北侯府自然在列,沈令薇作为府里唯一适龄的姑娘,这趟差事是推不掉的。
“姑娘,您这鬓边的珠花是不是太素净了些?”贴身丫鬟挽月捧着首饰盒,小声嘀咕,“听说这次连安远侯府的那位林二小姐都要去,她最是爱穿金戴银的,咱们别被比下去了才好。
” 沈令薇抬眼瞧了瞧铜镜里的自己,一身月白色绣折枝玉兰花的襦裙,鬓边斜插着一支珍珠流苏步摇,确实清雅有余,华贵不足。
她伸手拨了拨流苏,轻笑一声:“比下去?挽月,你当这是菜市场比谁的菜篮子沉呢?淑妃娘娘的雅集,讲究的是‘雅’字,不是比谁的金子多。
再说了,真要比这个,咱们府里的库房还能输给她安远侯府?” 话是这么说,她心里却门儿清。
这场所谓的“雅集”,说白了就是京中贵女们的社交场,明里暗里都是较量。
诗词歌赋是幌子,家世容貌是底气,能不能讨得贵人欢心,能不能给自家挣得脸面,才是真正的学问。
她穿来这侯府三个月,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从容应对,早已不是那个对着古代规矩两眼一抹黑的现代社畜了。
论起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她沈令薇在前世的职场上可是身经百战,这点小场面,还真不怵。
“走吧,别让父亲母亲等急了。
”沈令薇站起身,理了理裙摆,步态从容地往外走。
挽月赶紧拎着裙摆跟上,嘴里还在碎碎念:“姑娘您说得是,可奴婢总觉得,还是得亮眼些才好……” 沈令薇没再接话,心里却另有打算。
亮眼?她今晚不仅要亮眼,还要亮得让某些人睁不开眼。
马车辘辘,行至宫门前停下。
镇北侯夫妇带着沈令薇递了牌子,验过身份,才由内侍引着往含芳殿去。
一路上亭台楼阁,花木扶疏,果然不负“含芳”二字。
沈令薇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一群锦衣华服的姑娘们正结伴而行,其中那个穿着桃粉色撒花裙、头上插满金饰的,想必就是挽月说的林二小姐了。
林二小姐也瞧见了他们,目光在沈令薇身上一扫,带着几分审视和不屑,随即扭过脸去,跟身边的人低声说笑起来,那姿态,活像只开屏的孔雀。
沈令薇唇角微勾,没放在心上。
这种段位的,还不够资格让她动真格的。
进了含芳殿,殿内早已是衣香鬓影,笑语盈盈。
淑妃端坐在主位上,容貌秀美,气质温婉,见他们进来,微微颔首示意,声音柔婉动听:“镇北侯、侯夫人快请坐,这位便是令千金吧?果然是个标志的姑娘。
” 沈令薇跟着父母行礼问安,声音清脆:“臣女沈令薇,见过淑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她的礼仪是特意请宫里的老人教过的,标准规范,挑不出错处,加上她本就生得明眸皓齿,此刻低眉顺眼的样子,倒让淑妃多看了两眼,笑道:“免礼吧,看座。
” 落座后,沈令薇便安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端起茶盏,小口啜饮,眼神却像雷达一样,将殿内众人扫了个遍。
除了刚才见过的林二小姐,还有定国公府的三小姐、礼部尚书家的千金……都是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
其中几个,眼神若有似无地往她这边瞟,带着探究和好奇。
毕竟,谁都知道镇北侯府这位大小姐前阵子落水醒来后,性子大变,不仅不再是从前那个怯懦寡言的样子,还接连在几次小宴上露了些“小本事”,比如随口吟出几句新奇的诗,或是指出了某位小姐插花的不妥之处,虽算不上惊世骇俗,却也足够让人刮目相看了。
“今日天气正好,诸位姐妹齐聚,若是只坐着喝茶,未免辜负了这春光。
”淑妃身边的一位女官柔声开口,“娘娘说了,不如咱们各自露一手,或诗或画,或歌或舞,也算是为这春景添些雅趣,如何?” 这话正合了众人的心意,立刻有人响应。
先是定国公府的三小姐起身,说要献上一首七言绝句。
她声音娇柔,诗句也算工整,赢得了几声赞叹。
接着,又有几位小姐分别展示了书法和琵琶,虽算不上顶尖,却也中规中矩。
轮到林二小姐时,她显然是做足了准备的。
只见她走到殿中,先是福了一礼,然后扬声道:“臣女不才,愿为娘娘献上一支《霓裳羽衣舞》。
”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乐舞,虽流传下来,却极难演绎,不仅要求舞者身段柔软,更要有仙气飘飘的气质。
林二小姐敢选这支舞,显然是有几分自信的。
果然,随着乐声响起,林二小姐旋身起舞,裙摆飞扬,金饰叮当,确实有几分舞姿。
只是她过于追求华丽,动作间少了几分飘逸,多了几分刻意,看得沈令薇暗暗摇头——这哪是《霓裳羽衣舞》,分明是“金饰展示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曲
沈令薇支着下巴坐在窗边,看丫鬟们将最后一盆晚樱摆到廊下,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木桌面,心里头正盘算着今晚的“重头戏”。
三日前,宫里那位素来爱热闹的淑妃娘娘忽然传下懿旨,说感念春光正好,邀了京中几位勋贵家的女眷去她的含芳殿赴宴,美其名曰“赏春雅集”。
镇北侯府自然在列,沈令薇作为府里唯一适龄的姑娘,这趟差事是推不掉的。
“姑娘,您这鬓边的珠花是不是太素净了些?”贴身丫鬟挽月捧着首饰盒,小声嘀咕,“听说这次连安远侯府的那位林二小姐都要去,她最是爱穿金戴银的,咱们别被比下去了才好。
” 沈令薇抬眼瞧了瞧铜镜里的自己,一身月白色绣折枝玉兰花的襦裙,鬓边斜插着一支珍珠流苏步摇,确实清雅有余,华贵不足。
她伸手拨了拨流苏,轻笑一声:“比下去?挽月,你当这是菜市场比谁的菜篮子沉呢?淑妃娘娘的雅集,讲究的是‘雅’字,不是比谁的金子多。
再说了,真要比这个,咱们府里的库房还能输给她安远侯府?” 话是这么说,她心里却门儿清。
这场所谓的“雅集”,说白了就是京中贵女们的社交场,明里暗里都是较量。
诗词歌赋是幌子,家世容貌是底气,能不能讨得贵人欢心,能不能给自家挣得脸面,才是真正的学问。
她穿来这侯府三个月,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从容应对,早已不是那个对着古代规矩两眼一抹黑的现代社畜了。
论起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她沈令薇在前世的职场上可是身经百战,这点小场面,还真不怵。
“走吧,别让父亲母亲等急了。
”沈令薇站起身,理了理裙摆,步态从容地往外走。
挽月赶紧拎着裙摆跟上,嘴里还在碎碎念:“姑娘您说得是,可奴婢总觉得,还是得亮眼些才好……” 沈令薇没再接话,心里却另有打算。
亮眼?她今晚不仅要亮眼,还要亮得让某些人睁不开眼。
马车辘辘,行至宫门前停下。
镇北侯夫妇带着沈令薇递了牌子,验过身份,才由内侍引着往含芳殿去。
一路上亭台楼阁,花木扶疏,果然不负“含芳”二字。
沈令薇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一群锦衣华服的姑娘们正结伴而行,其中那个穿着桃粉色撒花裙、头上插满金饰的,想必就是挽月说的林二小姐了。
林二小姐也瞧见了他们,目光在沈令薇身上一扫,带着几分审视和不屑,随即扭过脸去,跟身边的人低声说笑起来,那姿态,活像只开屏的孔雀。
沈令薇唇角微勾,没放在心上。
这种段位的,还不够资格让她动真格的。
进了含芳殿,殿内早已是衣香鬓影,笑语盈盈。
淑妃端坐在主位上,容貌秀美,气质温婉,见他们进来,微微颔首示意,声音柔婉动听:“镇北侯、侯夫人快请坐,这位便是令千金吧?果然是个标志的姑娘。
” 沈令薇跟着父母行礼问安,声音清脆:“臣女沈令薇,见过淑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她的礼仪是特意请宫里的老人教过的,标准规范,挑不出错处,加上她本就生得明眸皓齿,此刻低眉顺眼的样子,倒让淑妃多看了两眼,笑道:“免礼吧,看座。
” 落座后,沈令薇便安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端起茶盏,小口啜饮,眼神却像雷达一样,将殿内众人扫了个遍。
除了刚才见过的林二小姐,还有定国公府的三小姐、礼部尚书家的千金……都是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
其中几个,眼神若有似无地往她这边瞟,带着探究和好奇。
毕竟,谁都知道镇北侯府这位大小姐前阵子落水醒来后,性子大变,不仅不再是从前那个怯懦寡言的样子,还接连在几次小宴上露了些“小本事”,比如随口吟出几句新奇的诗,或是指出了某位小姐插花的不妥之处,虽算不上惊世骇俗,却也足够让人刮目相看了。
“今日天气正好,诸位姐妹齐聚,若是只坐着喝茶,未免辜负了这春光。
”淑妃身边的一位女官柔声开口,“娘娘说了,不如咱们各自露一手,或诗或画,或歌或舞,也算是为这春景添些雅趣,如何?” 这话正合了众人的心意,立刻有人响应。
先是定国公府的三小姐起身,说要献上一首七言绝句。
她声音娇柔,诗句也算工整,赢得了几声赞叹。
接着,又有几位小姐分别展示了书法和琵琶,虽算不上顶尖,却也中规中矩。
轮到林二小姐时,她显然是做足了准备的。
只见她走到殿中,先是福了一礼,然后扬声道:“臣女不才,愿为娘娘献上一支《霓裳羽衣舞》。
”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乐舞,虽流传下来,却极难演绎,不仅要求舞者身段柔软,更要有仙气飘飘的气质。
林二小姐敢选这支舞,显然是有几分自信的。
果然,随着乐声响起,林二小姐旋身起舞,裙摆飞扬,金饰叮当,确实有几分舞姿。
只是她过于追求华丽,动作间少了几分飘逸,多了几分刻意,看得沈令薇暗暗摇头——这哪是《霓裳羽衣舞》,分明是“金饰展示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