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归一九三零
关灯
小
中
大
帮林墨推开了门。
“吱呀——”木门发出一声悠长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门一推开,一股混杂着酱油香、醋味和旧木头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和林墨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铺子里果然被打扫过了,地面上没有杂物,只是柜台和货架上蒙了一层薄灰。
柜台后的架子上,摆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坛子,有的装着盐,有的装着酱油,坛口都用油纸封着,只是油纸上也落了灰。
墙角的货架上,堆着几匹洋布,颜色不算鲜亮,却是村里女人们做衣服常用的;还有几盒针线,针插在布垫上,线轴整齐地摆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里面的架子上,还放着几个纸包,林墨走过去,拿起一个,打开一看,里面是小块的糖块,已经有些发硬,却还能闻到淡淡的甜味。
这是原主爹特意进的,说村里的孩子多,每次来买东西,给块糖,孩子们就开心了。
“你爹是个实在人,经营这铺子几十年,从没短过别人一两盐、一勺醋。
”林建业站在门口,看着林墨的背影,轻声说道,“村里的人都信他,就算是赊账,也都按时还。
现在铺子交给你,只要你跟你爹一样实在,肯定能把铺子撑起来。
” 林墨捏着手里的糖块,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是原主,没有经营杂货铺的经验,更不知道在1930年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该怎么守住这家小小的铺子,怎么活下去。
可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感受着堂叔话语里的信任,他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劲——不管怎么样,他不能让原主爹留下的铺子就这么没了,也不能让自己在这个乱世里活成一捧黄土。
“堂叔,我知道了。
”林墨转过身,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以后我一定好好经营铺子,不辜负我爹,也不辜负您的照拂。
” 林建业见他眼里有了光,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这就对了。
你刚醒,身子还弱,今天就先别开门了,我帮你把坛子里的东西清点一下,再把货架擦干净。
明天要是精神好些,再开门营业。
” 说着,林建业就拿起墙角的抹布,在水缸里蘸了点水,开始擦柜台。
林墨也想帮忙,却被林建业按住了:“你坐着歇会儿,刚醒过来,别累着。
我来就行,这点活不算啥。
” 林墨只好在柜台后的椅子上坐下,看着堂叔忙碌的身影。
阳光从门口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灰尘在阳光里飞舞,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又那么不真实。
他掏出怀里的铜钥匙,放在手心里摩挲着,钥匙上的“林”字硌着手心,像是在提醒他——这里是1930年的洪溪村,他是林氏杂货铺的新主人,从现在起,他要在这个乱世里,好好活下去。
中午的时候,林建业回家拿了些吃的来——两个红薯,一碗玉米粥,还有一小碟咸菜。
红薯是蒸的,甜糯可口;玉米粥熬得浓稠,飘着淡淡的米香;咸菜是自家腌的萝卜干,咸香爽口。
林墨饿了一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林建业坐在一边看着他,时不时叮嘱一句“慢点吃,别噎着”。
吃完饭,林建业又帮着清点了铺子里的货物:盐还有两坛,酱油三坛,醋两坛,洋布还有五匹,针线还有十盒,糖块还有三包……林建业把这些都记在一张纸上,交给林墨:“你收好了,以后进货的时候,就照着这个单子来,别少进了,也别多进了,免得放坏了。
” 林墨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纸上的字迹是堂叔的,歪歪扭扭的,却写得很认真,每一样东西都记得清清楚楚。
下午的时候,村里有人听说林墨醒了,特意过来看他。
先是村西头的李婶子,拎着一篮子鸡蛋,一进门就拉着林墨的手问长问短:“墨娃子,你可算醒了!昨天听说你出事,我心都揪紧了。
现在感觉怎么样?头还疼不?” 李婶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原主爹在的时候,经常来铺子里赊东西,每次都按时还。
林墨想起记忆里的李婶子,笑着说道:“李婶子,我没事了,劳您惦记了。
您还拎这么多鸡蛋来,太客气了。
” “客气啥!你爹不在了,你一个孩子多不容易,这点鸡蛋你补补身子。
”李婶子把鸡蛋往柜台上一放,又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几句,才放心地走了。
接着来的是村里的张大爷,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青菜,说是自家菜园里种的,给林墨送来尝尝鲜。
张大爷话不多,只是拍了拍林墨的肩膀,说:“墨娃子,别担心,有啥困难跟大爷说,村里的人都会帮你的。
” 林墨看着手里的
“吱呀——”木门发出一声悠长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门一推开,一股混杂着酱油香、醋味和旧木头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和林墨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铺子里果然被打扫过了,地面上没有杂物,只是柜台和货架上蒙了一层薄灰。
柜台后的架子上,摆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坛子,有的装着盐,有的装着酱油,坛口都用油纸封着,只是油纸上也落了灰。
墙角的货架上,堆着几匹洋布,颜色不算鲜亮,却是村里女人们做衣服常用的;还有几盒针线,针插在布垫上,线轴整齐地摆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里面的架子上,还放着几个纸包,林墨走过去,拿起一个,打开一看,里面是小块的糖块,已经有些发硬,却还能闻到淡淡的甜味。
这是原主爹特意进的,说村里的孩子多,每次来买东西,给块糖,孩子们就开心了。
“你爹是个实在人,经营这铺子几十年,从没短过别人一两盐、一勺醋。
”林建业站在门口,看着林墨的背影,轻声说道,“村里的人都信他,就算是赊账,也都按时还。
现在铺子交给你,只要你跟你爹一样实在,肯定能把铺子撑起来。
” 林墨捏着手里的糖块,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是原主,没有经营杂货铺的经验,更不知道在1930年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该怎么守住这家小小的铺子,怎么活下去。
可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感受着堂叔话语里的信任,他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劲——不管怎么样,他不能让原主爹留下的铺子就这么没了,也不能让自己在这个乱世里活成一捧黄土。
“堂叔,我知道了。
”林墨转过身,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以后我一定好好经营铺子,不辜负我爹,也不辜负您的照拂。
” 林建业见他眼里有了光,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这就对了。
你刚醒,身子还弱,今天就先别开门了,我帮你把坛子里的东西清点一下,再把货架擦干净。
明天要是精神好些,再开门营业。
” 说着,林建业就拿起墙角的抹布,在水缸里蘸了点水,开始擦柜台。
林墨也想帮忙,却被林建业按住了:“你坐着歇会儿,刚醒过来,别累着。
我来就行,这点活不算啥。
” 林墨只好在柜台后的椅子上坐下,看着堂叔忙碌的身影。
阳光从门口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灰尘在阳光里飞舞,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又那么不真实。
他掏出怀里的铜钥匙,放在手心里摩挲着,钥匙上的“林”字硌着手心,像是在提醒他——这里是1930年的洪溪村,他是林氏杂货铺的新主人,从现在起,他要在这个乱世里,好好活下去。
中午的时候,林建业回家拿了些吃的来——两个红薯,一碗玉米粥,还有一小碟咸菜。
红薯是蒸的,甜糯可口;玉米粥熬得浓稠,飘着淡淡的米香;咸菜是自家腌的萝卜干,咸香爽口。
林墨饿了一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林建业坐在一边看着他,时不时叮嘱一句“慢点吃,别噎着”。
吃完饭,林建业又帮着清点了铺子里的货物:盐还有两坛,酱油三坛,醋两坛,洋布还有五匹,针线还有十盒,糖块还有三包……林建业把这些都记在一张纸上,交给林墨:“你收好了,以后进货的时候,就照着这个单子来,别少进了,也别多进了,免得放坏了。
” 林墨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纸上的字迹是堂叔的,歪歪扭扭的,却写得很认真,每一样东西都记得清清楚楚。
下午的时候,村里有人听说林墨醒了,特意过来看他。
先是村西头的李婶子,拎着一篮子鸡蛋,一进门就拉着林墨的手问长问短:“墨娃子,你可算醒了!昨天听说你出事,我心都揪紧了。
现在感觉怎么样?头还疼不?” 李婶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原主爹在的时候,经常来铺子里赊东西,每次都按时还。
林墨想起记忆里的李婶子,笑着说道:“李婶子,我没事了,劳您惦记了。
您还拎这么多鸡蛋来,太客气了。
” “客气啥!你爹不在了,你一个孩子多不容易,这点鸡蛋你补补身子。
”李婶子把鸡蛋往柜台上一放,又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几句,才放心地走了。
接着来的是村里的张大爷,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青菜,说是自家菜园里种的,给林墨送来尝尝鲜。
张大爷话不多,只是拍了拍林墨的肩膀,说:“墨娃子,别担心,有啥困难跟大爷说,村里的人都会帮你的。
” 林墨看着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