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清观的新主人

关灯
东方的神圣内核,在尘埃中沉默对峙。

     张烨放下手中的购物袋,环顾四周,心中五味杂陈。

     法器、神像俱全,这师叔倒是个有心人,没让道统在这里彻底断了传承。

     但这积灰的程度,怕是至少荒废了一两年。

     他走到供桌前,目光扫过桌面上厚厚的灰尘,指尖拂过冰冷的香炉边缘。

     忽然,他的目光定格在香炉底座下。

     那里压着一封没有信封的信,纸张泛黄,边缘卷曲。

     张烨的心跳快了一拍。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信纸,拂去上面的浮尘。

     信纸上的字迹遒劲有力,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用的是毛笔蘸墨汁写就的繁体中文: “后来者(想必是师侄张烨): 此观名‘三清’,乃吾于异域所辟一方净土。

    地契文书俱在柜中,依法而立,可安心。

     观中诸物,皆吾毕生所藏,随尔取用。

    唯后院古井,凶煞汇聚,乃此地‘煞眼’所在。

    吾以毕生修为,辅以‘镇物’及此厅八卦阵图勉强封之,然非长久之计。

    切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井中之物,怨戾冲天,非寻常鬼魅。

    万勿擅启封印!万勿靠近!更勿试图度化!切记!切记! 此镇名‘幽影’,非善地。

    浊气深埋,人心叵测。

    汝既来此,当持守道心,明哲保身为上。

     若力有不逮,速离!莫要逞强,步吾后尘。

     柜中另有一册《本地异闻录》,乃吾历年探查所得,或可参详。

     然其中凶险,远超汝之想象,阅之慎之! 吾大限已至,油尽灯枯。

     此井此镇,终成吾之埋骨地,亦是枷锁。

     天命如此,非战之罪。

     后来者,好自为之。

     莫问吾名,莫寻吾踪。

     无名绝笔” 信很短,信息量却大得惊人。

    字里行间透出的沉重、警告、无力感,甚至是一丝绝望,让张烨拿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凉。

     “煞眼”?“镇物”?远超想象的凶险?后院那口井?师叔毕生修为都只能勉强封印?还把自己也搭进去了?最后那句“莫问吾名,莫寻吾踪”更是透着一股决绝的悲凉。

     张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将信纸仔细折好,贴身收起。

     师叔的警告他记下了,但既然来了,这担子他就得挑起来。

     他走到三清神像前,从随身的布袋里取出三支线香,这是他仅存的、从国内带来的好香了。

     拂去供桌中心的一片积尘,将香炉扶正。

     张烨凝神静气,指尖掐诀,口中默诵净坛咒。

     随后,他点燃线香,袅袅青烟在昏暗的光线中笔直上升。

     他双手持香,高举过顶,对着三清神像躬身三拜,神情肃穆。

     “弟子张烨,奉师门之命,承无名师叔遗泽,今日入主三清观。

    ”他的声音在空旷寂静的厅堂中响起,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弟子道行微末,然必持守道心,护持此观,镇压邪祟,不负祖师道统,不负师叔所托。

    祈请祖师垂怜,护佑此方异域道场安宁。

    ” 他将香稳稳插入香炉。

    青烟缭绕,似乎让冰冷的神像也多了一丝生气。

     做完这简单的安神仪式,张烨感觉心里踏实了些。

     他走到厅堂中央,站在那巨大的、被灰尘覆盖的八卦阵图上。

    盘膝坐下,五心朝天,闭上双眼,试图运转体内真气,沟通此地的“地脉”灵气。

     道家讲究“天人感应”,道观选址往往选在灵气汇聚的风水宝地。

     张烨屏息凝神,意念下沉,试图感知这片土地深处的脉动。

     然而,他的意念如同石沉大海。

     没有想象中温润醇和的灵气反馈,只有一片沉重、粘滞的阻塞感。

     仿佛这片土地被一层厚厚的、冰冷污浊的淤泥所覆盖,生机被死死扼住。

     更有一股隐晦、阴冷、充满恶意和腐朽气息的力量,师叔信中所谓的“煞气”,如同潜伏在淤泥下的毒蛇,丝丝缕缕地渗透上来,冰冷地缠绕着他的感知,试图侵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