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雪中送炭,贤才来投

关灯
,却依旧难掩其天生的名士风骨。

     这位,必是后世誉为“建安七子”之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王粲王仲宣无疑! “学生顾雍(王粲),拜见恩师!”见到蔡邕熟悉而慈祥的面容,两人立刻不顾地上冰雪,奋力拂去身上积雪,随即恭恭敬敬地行下叩拜大礼,声音因激动与寒冷而带着明显的哽咽。

    千里跋涉,历尽艰险,此刻终于得见尊师,心中块垒与艰辛,尽化作这一拜。

     “快起来!快起来!如此严寒天气,苦了你们了,真是苦了你们了!”蔡邕连忙抢上前几步,伸出双手,亲自将两位爱徒搀扶起来,望着他们冻僵的脸庞和破损的衣衫,老人眼眶不禁湿润,心中既是心疼,又是无比的欣慰。

     两人起身后,目光不由自主地、带着审视与好奇,投向了始终静立在蔡邕身旁的凌云。

    只见此人身姿挺拔如岳,面容线条刚毅,虽年纪看似与顾雍相仿,眉宇间却凝聚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那双深邃的眼眸锐利如鹰,仿佛能洞穿人心,又似蕴藏着无边风云。

     蔡邕见状,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侧身引荐道:“元叹,仲宣,来来来,为师为你们引见。

    这位便是为师在信中多次提及,新收入门下的弟子,凌云,字乘风。

    ” 顾雍与王粲闻言,脸上瞬间浮现出肃然起敬的神情。

     他们这一路行来,越是接近朔方地界,听到关于这位“凌师弟”的传奇事迹就越是详尽、越是惊人——阵斩匈奴百夫长、巧设火牛阵、以极小代价近乎全歼百余匈奴精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桩桩、一件件,对于他们这些惯读圣贤书、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言,简直如同聆听说书人口中的英雄演义,震撼心神!如今亲眼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主角,虽惊讶于其年轻,但那沉稳如山的气度和锐利如刀的眼神,却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心中原有的几分疑虑也烟消云散。

     顾雍率先上前一步,再次郑重拱手行礼,语气沉稳而恳切:“顾雍久仰凌师弟威名!师弟以雷霆手段廓清边塞妖氛,庇护一方黎庶,更以绝世奇谋大破胡虏,扬我大汉天威于塞外!雍虽远在江南,亦闻风而慕,心驰神往久矣!今日得见师弟真颜,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实乃三生有幸!”他言辞恳切,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毫无虚饰。

     王粲更是难掩激动,他年纪尚轻,性情更为外露,最是仰慕英雄豪杰,此刻抢上前,声音因兴奋而微微提高:“凌师弟真乃当世之英雄也!那《出塞》一诗,雄浑苍凉,气吞万里如虎!” “尤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句,何其壮怀激烈!今日得见师弟,方知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诗中之豪情,便是师弟胸中之块垒!粲,五体投地,佩服之至!”他目光灼热,几乎将凌云视作了行走的诗篇与传奇。

     凌云心中自是欢喜,面上却愈发谦逊从容,连忙躬身还礼,语气真诚:“二位师兄谬赞,直令云汗颜!云不过是为求生存,偶得侥幸,岂敢当二位师兄如此盛誉。

    反倒是二位师兄,不避艰险,远涉山河,风雪无阻而来,此等高义深情,云与朔方万千百姓,铭感五内!此处非讲话之所,快请入内,暖暖身子!” 众人回到炭火温暖的正堂,分宾主落座。

    侍从奉上滚烫的姜汤,几人小口饮下,一股暖流自喉间滑入腹中,驱散了骨髓里积存的